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特稿】台「戒嚴」時成禁書 文藝界憶偷看盜版

2018-11-01

在台灣「戒嚴」時期,金庸小說是禁書榜上的黑名單,從小就是金庸迷的台灣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回憶,「從識字起,我就開始讀金庸小說,在他的書仍為戒嚴時代的禁書時期,我的書包、家裡書桌的抽屜、床下的餅乾盒裡,從來都不缺一本又一本的盜版金庸小說」。

他說,當時「鹿鼎記」叫「小白龍」,因為是禁書,又改了書名,一開始讀並不知道作者,但一回回讀下去後心中開始有了懷疑,那根本就是金庸。

「戒嚴」年代,言論與出版都受到箝制,只要稍有批評直言或被懷疑影射暗喻,就難逃被查禁的命運。金庸的「天龍八部」被列為禁書,據說原因是一句對白,「王語嫣見兩個人在打架,就隨口說:這是江南蔣家的名招過往雲煙啊!」被台灣當局認為是「指桑罵槐」。

小說伴成長 學會架構戲劇

梁志民說,金庸筆下創造的人物,是陪伴少年時代最重要的朋友,也是金庸教了後來走上劇場的他說故事、創造角色,教會了他剪裁事件、組合情節,架構戲劇,「在沒有電視的時代裡,金庸書中的詩詞曲賦給我無限情感想像」。

金庸武俠小說作品在台灣多由遠流出版社推出,與金庸有30多年交情的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接受台媒訪問時說,人的生命是有年限的,但金庸作品將成為留給華人世界的傳世經典。 ■綜合中央社及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