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隨着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相繼開通,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逐漸成型,佛山市南海區副區長、 廣東金融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喬吉飛昨來港出席「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與創新研討會」時表示,廣東與港澳地理位置相連,而廣東金融高新區在不同的硬件配套方面都甚具優勢,冀三地可於資本、 金融科技、 服務外包行業等一起合作,當地亦可成為港澳高端服務業發展內地業務的強大後台。
由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和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與創新研討會昨在港舉行,多間本地銀行、金融機構都有派員出席,喬吉飛在會上指,廣東金融高新區樂於成為港澳高端服務業走向中國腹地的橋頭堡,並為港澳各產業提供落腳點去拓展大灣區市場,籲投資者與廣東金融高新區「抱團」發展,共同助力大灣區建設。
國家逐步開放金融經濟,尤其各城市相鄰的大灣區更成為了不少銀行眼中的增長機遇。同場的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表示,近年香港與內地金融進一步融合,例如滬深港通、債券通北向通陸續開通,因而促進了中國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銀行亦可提供跨境投資及理財服務,拓展財資業務。
港元自由兌換彌補人幣不足
謝國樑相信,本港可在灣區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灣區企業可充分利用港元作為國際性貨幣及人民幣在本港離岸市場可自由兌換及交易的功能,克服人民幣作為國際性流通貨幣的不足,以及內地仍有較緊的外匯管制下,改善中資企業發展海外業務時的不便。
謝國樑認為,在國家處於複雜的國際環境下,本港可發揮「西式平台」功能,即是作為大灣區企業境外營運平台,為企業發展海外市場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為灣區新經濟企業提供上市、發債等金融服務,亦可以為灣區民企紓緩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業界借金融科技拓業務
工銀亞洲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唐斌則表示,該行近年亦引入不少金融科技發展互聯網金融,以好好地捕捉近年各種機遇,包括透過場景化轉型,引入櫃員機無卡取款、視頻客服、「融e借」,以及新客線上開戶等,以拓展線上新客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