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打破大灣區體制壁壘 打造對外開放首選平台

2018-11-15

──解讀習主席會見港澳各界訪問團講話系列社評之二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港澳各界訪問團時提出的4點希望中,第二點是希望港澳「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更是香港發展的大勢所趨、機遇所在、命運所繫,其重點就是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機遇。香港要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與內地協同打破體制壁壘,促進大灣區的經濟要素自由流通;特區政府要積極配合「一帶一路」建設,把香港打造成「一帶一路」經貿投資和專業服務的首選平台,協助本港和內地企業共拓「一帶一路」廣闊市場。

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港澳發展明確了定位、擘畫了前景。習主席日前強調,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門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習主席一再提點香港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利香港看清形勢、認清未來、把握機遇。

國家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保持穩定增長,更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從而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奮發有為,與內地深化合作,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定能為香港發展找到新增長點,為國家發展作出新貢獻,也分享到國家繁榮富強的榮光。

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是香港與國家融合發展的重大契機。習主席指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們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無限,而要把前景變成現實,突破制度性障礙是關鍵。全球幾個大灣區並不存在制度和邊境的阻隔,區內人、貨、訊息、資金等四大要素「全流通」,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要素並未實現自由流通。如果這種制度性障礙不能破除,大灣區就只能是一個概念,不可能真正建成,最多只是粵港澳合作的加強版。

辦法總比困難多。粵港澳同屬「一國」之內,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大探索,獲得習主席和中央的大力支持,三地政府需要真正解放思想,突破框框,以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市場」為目標,在灣區內實行無阻礙的經貿政策,切實保障貨物、服務、資金和資訊順暢流通,讓大灣區建設水到渠成,也為國家擴大開放、堅持自由貿易提供大膽有益的先行先試經驗。

「一帶一路」倡議,緊扣國家的進一步改革開放,共建國際經貿發展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國家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之一。香港要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必須積極作為,爭當「一帶一路」的首選平台和重要節點,將「一帶一路」的前瞻理念轉化為推動香港向前的源源動力。

本港以中小企為主,在「一帶一路」單打獨鬥,能力有限而風險巨大,參與「一帶一路」的積極性自然受到窒礙。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要推動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工作,做好「促成者」及「推廣者」的角色,為工商業界締造有利的營商環境及提供適切的支援。希望特區政府坐言起行,制定支持香港工商界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策略,推動本港企業和專業服務業者落實投資和參與項目;同時與國家在「一帶一路」的有關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併船出海,做大做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