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西昌報道)目前,中國北斗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是國際認可的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據北斗衛星研製的 「大本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介紹,設計之初,專家們就將其服務精度設計目標設定在尚未發射的第三代GPS導航衛星及伽利略導航系統設計指標之上。業界專家認為,北斗三號衛星已顯示出中國在全球導航系統中的「領跑」能力。
獨創系統方案 實現全球佈站
研製北斗三號的過程中,中國率先提出首個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星間鏈路(指用於衛星之間通信的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解決了全球佈站、衛星境外監測的難題。同時,研發國內首個適於直接入軌一箭多星發射的「全桁架式衛星平台」,在載荷平台重量比、平台功率質量比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所有部件國產 打造「長壽」衛星
同時,北斗三號還構建了新型空間時頻基準和導航信號完好性監測方案,採用了更為可靠的載荷重構技術。北斗三號衛星配置有新一代原子鐘(以原子共振頻率標準來計算及保持時間的準確,用來控制電視廣播和全球定位系統衛星的訊號),通過提升原子鐘指標,提升了用戶體驗。此外,衛星設計壽命由8年提升至10至12年,在軌運行工作可靠性有了大幅提升。
目前,北斗三號衛星已實現了「所有部件國產化」的目標。這19顆北斗三號衛星,各自還有不同的「性格」。首發雙星可以「自我診斷」,具有長壽命、高可靠的特點。第十三、十四顆北斗三號,新增加了國際搜救功能。最新發射的雙星,則首次採用激光星間鏈路進行高精度時間傳遞。
北斗三號的部分關鍵指標已優於其他國際衛星導航系統,但航天人的追求沒有停止。2019年,是北斗三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的關鍵時刻,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表示,將持續提升衛星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用性,並展開系列衛星導航領域核心技術論證,為未來衛星導航技術發展謀篇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