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增加稅務優惠誘因 更要提升強積金回報

2018-12-07

政府就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和延期年金保費可扣稅提出新建議,納稅人就強積金和延期年金保費可扣的自願性供款保費,扣稅額上限由原本建議的3.6萬元增至6萬元。政府提高稅務優惠,鼓勵市民為退休生活未雨綢繆增加儲蓄,值得肯定。但是,強積金管理費過高,蠶食市民儲蓄,選擇太多、回報過於波動等問題,令市民始終對強積金信心不足,要吸引市民加大對強積金的投資,除稅務優惠外,政府更要加強對強積金管理費的監管,提供更貼合需要的產品,包括設立類似外匯基金的公共基金,提升強積金的投資保障。

今年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宣佈將為年金產品提供扣稅優惠,安排適用於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和延期年金產品,合共最高扣稅額為3.6萬元。當時有意見認為,政府提供的稅務扣減額優惠「出手太低」,對市民增加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或延期年金產品的誘因不大。如今按照政府的新建議,以一名月入6萬元單身人士為例,可節省約1萬元稅款,較原建議節省多約4,000元。坊間反應正面,認同提升免稅額,對鼓勵打工仔增加儲蓄養老有積極作用。

香港人口老化加速,政府推出更多誘因,吸引市民加大強積金及延期年金的投資,長遠而言有利減輕政府於未來的長者福利負擔,而有經濟能力的長者消費群,更是推動未來經濟的動力。

但是,本港強積金管理費過高,長期為人詬病。雖然積金局推出過強積金半自由行、「預設投資」基金等措施,以圖增加競爭、降低管理費,可惜基金收費降幅緩慢。目前強積金的平均基金開支比率為1.53%(2018年5月),相較於澳洲的0.8%,荷蘭、丹麥的0.1% (2015年數據),仍屬甚高。

有媒體按積金局2016年發佈的資料推算,基金公司自2000年推出至2015年間,共獲取700億元巨額管理費,基金公司利用供款人資金每賺取1元的回報,實際上有高達0.38元被基金公司袋走。大部分保證基金並不保本,回報率不高,全部跑輸通脹,部分在扣除行政費用後,甚至出現「倒蝕」情況,而基金公司就穩賺巨額費用,成為強積金制度的最大得益者。

因此,政府提高稅務優惠,鼓勵市民增加強積金投資,那麼,投資保障也應相應提高,要加大力度敦促基金公司大幅下調管理費。否則的話,只會肥了基金公司,失去以稅務優惠鼓勵投資養老的意義。

目前本港有多達400多種成分基金可供選擇,對善於投資的市民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不善投資、學歷較低的打工仔而言,根本花多眼亂,難以作出合理判斷。而且不同基金,投資結構不同,回報波幅頗大。近期受累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環球投資環境轉趨不明朗,強積金基金幾近全線「見紅」,10月強積金平均錄得5.63%負回報,人均賬面虧損約1.71萬元。雖然強積金是長線投資,不必過分看重一時得失,但亦要避免收益大起大落,更有效為打工仔在退休後提供保障。

有不少人士和機構建議,應由政府牽頭設中央預設基金,讓強積金供款交公營或半公營機構投資管理,可效法外匯基金等公共基金,發揮規模效應。本港的外匯基金資產超過18,000億元,規模遠大於強積金的7,000億元,多年來回報穩定,足以證明政府有能力管理強積金。

設立類似外匯基金的公共基金,其分散風險、規模經濟效益比現時的強積金高,又能夠為市民提供相對穩定的回報率,也解決基金選擇過多的問題,對於基層的保障更佳,政府必須認真考慮和研究落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