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間3萬變17萬 學歷職位錯配持續惡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青年發展與向上流動備受社會關注,新論壇和新青年論壇分析政府統計處的數據後,於昨日發佈最新一期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研究發現,近代年輕人的初入職及25歲至29歲薪金和增幅均有顯著改善,亦反映出勞動力市場暢旺下,令大學學歷勞工受惠。但研究同時指出,高技能勞工職位的增長追不上大學學歷勞工的增長,學歷與職位錯配的問題持續惡化。新論壇指出,近世代增薪幅度遠遠追不上樓價上升幅度,欲透過置業來改善生活質素,非一般大學學歷勞工的承擔範圍之內。
是次研究將1987年至2017年的大學畢業生以每5年一個世代作比較,收入是以2015年為基準年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調整。
研究發現,年輕世代擁有大學學歷比例再創高峰,其中第七代於25歲至29歲時,已有53.5%擁有大學學歷,比起第六代的45.4%進一步增加了8.1個百分點。
高技職位追不上畢業生增幅
研究亦發現,香港高技術職位勞工數量由1987年的24.7萬人增至2017年的144.1萬人,佔整體技術職位勞工比例亦由9.8%大幅升至45.5%。同期間,持有大學學歷的勞工數量由13.1萬人增至107.8萬人,雖然高技能勞工職位數目仍比大學學歷勞工多,但高技能勞工的增長於1987年至1997年有顯著增長後慢慢回落,大學學歷勞工增長則相反,於近20年的增速加快,反映職位增長追不上大學學歷勞工的增長。
數據同時發現,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進一步上升,由1997年的30,400人增至2017年的17.7萬人;同期間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比例亦由8.4%升至16.4%新高,反映學歷和職位錯配的問題持續惡化。
新論壇促制策增創業就業
新論壇指出,高技術職位增長落後於大學學歷勞工增長的情況屬持續的趨勢,特區政府必須在經濟政策上有所突破,增加香港的經濟發展引擎,為青年人提供不同的創業和優質就業機會,讓他們能一展所長,才能扭轉職位錯配的問題。
研究比較第二代至第八代於20歲至24歲時的收入(可理解為初入職收入),當中以第三代和第四代最高,可達1.5萬元,最低是第七代,只有13,100元;第八代初入職收入有顯著回升,達14,395元。
綜合而言,各世代的收入增長幅度於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處於高位 ,其後估計由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所帶來的經濟蕭條以致增速下降,之後再慢慢好轉。
新論壇指出,其實第一、二代大學學歷勞工在職業生涯初期的收入亦不算高,但他們於上世紀90年代經濟繁榮期間的收入上升速度非常快,導致能在30歲至34歲及35歲至39歲時擁有非常高的收入(相對於其他世代同年齡時),職業生涯更踏入高峰。
新論壇指另一影響不同世代收入和向上流動的關鍵原因,是不同世代的置業能力。在之前的研究發現,近世代的增薪幅度遠遠追不上樓價上升的幅度,如果將樓價指數計算在內,收入增長被樓價侵蝕,透過置業來改善生活質素,非一般大學學歷勞工的承擔範圍之內。
世代劃分
第一代 55歲至59歲
第二代 50歲至54歲
第三代 45歲至49歲
第四代 40歲至44歲
第五代 35歲至39歲
第六代 30歲至34歲
第七代 25歲至29歲
第八代 20歲至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