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話你知:紡織重鎮填出中產都會

2018-12-30

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毗鄰藍巴勒海峽,古稱「淺灣」。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上海工業家湧入香港,在荃灣投資並設立紡織工廠,發展成紡織業中心,帶動香港輕工業發展。隨茼h年急速發展,荃灣已由工業重鎮轉型,今天的藍巴勒海峽兩岸高樓林立,荃灣西海濱一帶,早已發展成中產住宅區。

建新界首個衛星城市

荃灣在近半世紀經歷巨大變遷,一切由填海而起。在1950年代,荃灣市中心面積約有0.5平方公里,當時荃灣的海岸線西至青山公路,東至沙咀道,其後港英政府為發展荃灣,在1959年起在荃灣大規模填海,首次填海令柴灣角消失,海岸線移至海盛路及楊屋道。

到了1961年,港府刊憲宣佈將荃灣發展為新界第一個衛星城市,大量增加工業及住宅用地,部分填海地用作興建荃灣第一條公共屋h--福來h。1964年,由房協興建的出租屋h寶石大廈及滿樂大廈落成。這些公共屋h提供數以千計的住宅單位,為當時生活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提供了容身之所。

荃葵青容納逾80萬人

1973年「新界拓展署」成立,公佈新市鎮發展計劃,同年仁濟醫院啟用,青衣大橋亦於翌年落成。到了1982年,地鐵(現稱港鐵)荃灣豆韞縝“諵J服務,完善了荃灣的交通和醫療設施,為今天荃灣的發展奠立了基石。

到了1980年代,介乎德士古道及馬頭壩道之海域亦被填為陸地。

到了1990年代,為了興建九廣西鐵(今西鐵芋^的荃灣西站,荃灣路以西海旁再次進行填海。

直到今天,包括荃灣、葵涌及青衣島的整個荃灣新市鎮,總發展面積已達到約3,286公頃,容納人口約80.3萬,原先的藍巴勒海峽已被填成狹長的海岸,而荃灣西站上蓋亦已興建了多個高級私人住宅項目,足見荃灣已今非昔比。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