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污水臭氣為伴 只願奉獻淨水

2019-01-12
■佔地28公頃沙田污水處理廠自1982年開始運作,是全港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為沙田及馬鞍山區60萬市民提供污水處理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佔地28公頃沙田污水處理廠自1982年開始運作,是全港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為沙田及馬鞍山區60萬市民提供污水處理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渠務功臣自研「泥吽v除污機紓淤塞 惠澤沙田馬鞍山60萬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香港每天產生達280萬立方米污水,其中25萬立方米會流進沙田污水廠,經處理後排放入維港。污水廠年中無休,渠務工作人員終日與污水和臭氣為伴,遇上颱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更要全體候命。縱使工作辛勞,讓污水變回清澈的那份滿足感,驅使渠務署高級機械督察李松光繼續堅守崗位。

佔地28公頃沙田污水處理廠自1982年開始運作,是全港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為沙田及馬鞍山區60萬市民提供污水處理服務。今年51歲的李松光,自上世紀90年代加入沙田污水廠工作,過去18年來一直維持廠內設備正常操作,確保排出大海的污水符合環保署水質要求。

昔「沙田王子號」運污泥倒外海

李松光表示,市民在日常生活產生大量污水,進入污水渠後的去向卻鮮為人知。他憶述,昔日沙田污水處理廠「沙塵滾滾」,加上當年環保相關條例尚未成熟,經處理後的污泥並非運到堆填區或污泥處理中心處理,而是由一輛「沙田王子號」運到外海傾倒,直到上世紀90年代環保條例逐漸完善,污水廠引入離心機為污泥脫水,該船的任務才正式完結。

到了今天,家居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後,會先以隔篩篩除超過6毫米的固體垃圾,再進入沉砂池除砂,其後經初級沉澱、生物處理和最後沉澱,再以紫外線減少水中大腸桿菌,才能經啟德明渠排入維港。污泥則被送入「厭氧消化缸」產生沼氣,以供應污水廠三分之一電力。

污水處理廠年中無休,渠務工作人員終日與污水和臭氣為伴,遇上颱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更要全體回廠候命。李松光指出,一旦颱風期間出現電壓驟降,觸發污水處理設施的保護裝置,有機會令廠房停擺,這時便要派出緊急隊搶修;大量雨水湧入污水處理廠,亦會導致污水倒灌,需事後派員清理;而早前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更吹毀了污水廠內部分池蓋和三成樹木,至今仍未完成復修。

縱使工作艱辛,能看見混濁的污水變回清澈如初,成為李松光繼續進步的原動力,「睇住齯竷悁藪V變返乾淨,好過癮」,他參考魚u設計,研發出長12米的「泥妘迅蝨驉v,以「Su」清除消化缸內的固體污物,大大提升污泥消化缸的污泥處理能力,減少淤塞。

居民投訴臭味 觀員工辛勞收聲

李松光提到,曾有馬鞍山居民投訴污水廠傳出臭味,要求作出改善,部門邀請他入內參觀,看見員工在盛夏辛勞工作,了解到污水廠如何將污水淨化成清水,便沒有再投訴。

政府計劃將沙田污水廠遷進岩洞,預計2019年年初展開第一階段工程。李松光表示,污水廠搬遷後,原址可騰出28公頃土地作發展用途,興建更多公營房屋給有需要人士;但山洞內空間較小,或要研究引入更先進的設施,改善污水處理效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