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探討AI育才 跨越「數碼鴻溝」

2019-01-29
■一眾嘉賓於台上分享對AI的真知灼見。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一眾嘉賓於台上分享對AI的真知灼見。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人工智能(AI)發展一日千里,已經成為世界科技的大趨勢。百仁基金與「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昨日聯合主辦「AI時代:職場.人才.教育」論壇,吸引近千名政、商、教界人士出席,一同探討人工智能在職場、人才及教育等方面的角色,及帶給人類的機遇。

「AI時代:職場.人才.教育」論壇吸引近千位政、商、教界人士出席,並邀得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作主禮嘉賓。張建宗致辭時表示,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發展一日千里,正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同時也會創造很多新興的行業與職位。政府在推廣STEM教育及科研方面均不遺餘力,包括推動大學增辦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跨學科課程、撥款推出傑出學者計劃,及鼓勵合作為大學開拓更多研究經費來源等。

李家傑:助掌握「數字技能」

百仁基金創會主席李家傑表示, 人類正面對前所未有的來自人工智能的挑戰,目前世界上的大數據與算法掌握在少數人手上,為了跨越這條「數碼鴻溝」,大家都有責任通過善用科技,真正提升人類的幸福感。

他表示,基金會將來會積極推廣編程與基層兒童發展的教育,讓新一代掌握「數字技能」。

人工智能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甚至有人擔心一些低技術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

負責其中一個主講環節的前Google首席技術官、科技公司ExaLeap首席執行官江朝暉表示,人工智能的基礎是訊息的採集,想要組成物聯網,將現實物件與虛擬數據連接,需要大量人力去安裝傳感器,而這個過程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唯有收集了數據,人類才能與機器人合作,進行相關分析工作。

自有新創工種 不怕「無工做」

另一名主題演講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系與電腦系教授朱松純表示,若人類能夠善用人工智能,自然能騰出更多人力至只有人類才能勝任的工作。

他舉例,機器可以追蹤、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讓教師教學可以更有效率,騰出時間與心力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而不只是訓練學生的應試技巧和學科知識。

在台上論壇環節,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認為,香港的STEM教育與其他地區相比仍有不足。

他提到,目前大學內的編程教育,不少學習模塊可以通過「Drag and Drop(以滑鼠拖放)」的方式進行,但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學會背後的推理及思維步驟,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