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冷的冬季,記者跟着香港藝術節的朋友們前往萊比錫,走訪了其城市文化規劃中一特別項目--萊比錫樂韻之路(Leipzig Music Trail)。萊比錫與許多著名音樂家都有深深淺淺的緣分,巴哈、孟德爾松、舒曼、華格納、馬勒等,都曾在這留下足跡。順着樂韻之路遊蕩在這城市中,恍若與音樂家們隔着時空分享故事,是另一種奇妙緣分。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這次走訪,尤為驚喜的是,碰上了老朋友施耐德教授。2013年,記者到德國交流學習時就曾在萊比錫碰到他,那時是夏天,他不辭勞苦,拎着一個笨重的老式卡帶機,在有限時間中帶着我們「暴走」萊比錫。一到相關的場所,就繪聲繪色地講解音樂家的故事,並播放相關的古典樂曲,令人印象深刻。
施耐德教授本身是物理學教授,對音樂情有獨鍾,自己會彈管風琴,說起音樂的故事眼睛就透出光來。他說,不少城市都有音樂家的足跡,萊比錫比較特別在於,雖然經歷了二戰與之後的社會動盪,許多音樂家生活及學習的場所仍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種特殊的情況往常只可以在維也納看到。」但與維也納不同的是,萊比錫的音樂名勝都離得很近,不僅場所離得近,當時的音樂家們也很親近,於是他們之間有數不盡的故事流傳下來。萊比錫樂韻之路的策劃初衷,就是將這些地點聯繫起來,方便人們在城市觀光的過程中一一造訪。這個策劃20年前就開始提出,中間卻遭遇了市政府的兩次拒絕,最後是在市民的堅持下被保留下來,直到6年前開始被實施成形。
現在來到萊比錫,會不時在城市地面上看到銀色的流線型標誌,那其實就是樂韻之路的指示箭頭。跟着箭頭走,會來到不同音樂名勝,前面會豎着標誌柱,上面寫着名勝的編號及簡介,配合樂韻之路的手機Apps,便可以收聽講解及相關的古典音樂。
現在,就跟着記者走訪其中幾個標誌性地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