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飄色×時裝 傳承推廣非遺 訴說長洲文化習俗

2019-02-23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本土文化,香港人也紛紛響應,將自己所見、所聞、所經歷的,加上自己發揮的小宇宙變成不同產品、藝術品或文化活動。無論什麼形式的表達,相信大家都不過是希望這個城市有趣的故事、文化、歷史和習俗在高速遺忘的風氣下,暫且緩下來,讓人欣賞到這個城市被忽略的生活細節。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儀雯

文化葫蘆香港賽馬會「港文化.港創意」離島區「百寶圖」本次邀請到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時裝設計課程師生一同參與傳統文化結合現代時裝藝術展覽「長洲新裳-飄色×時裝表演」,這活動旨在發掘香港社區獨特的元素,從人文、藝術和設計方面推廣本土文化,百寶圖意味着有很多的寶藏,學生透過遊覽、觀察等深入了解長洲以獲取靈感,創作出一系列以長洲為主題的服飾。

以海盜作設計靈感

太平清醮、漁民文化、海洋保育以及傳奇人物張保仔等長洲的本土文化成為學生啟發的靈感,加上嶄新的元素、傳統和現代設計的糅合,展示出學生對長洲的解讀。長洲惠海陸同鄉會主席鄺世來先生到場支持學生:「因為近年政府大力宣傳,所以越來越多人關注長洲文化。一般飄色的主題都是以時事或者古裝為主,參與時裝設計倒是第一次,希望能讓全世界都知道長洲的太平清醮。」

當天由模特兒穿上同學作品,展示出他們心目中的長洲,訴說他們創作的體會和故事。《自由不羈》由 陳睿琳(Yulia)所創作,設計靈感來自海盜不羈的生活態度,作品以大地色系為主,以帶出自然、和諧的感覺,「海盜從來不受約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勇於追求,香港人嚮往自由放鬆的狀態,加入海的元素代表着這種心情,但人們不需要刻意去變成這樣,偶爾抽空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就可以了。」Yulia平時會跟家人、朋友到長洲去,但是這次自己一人到長洲就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我感覺到寧靜,學到一種紓壓的方式。這次漫步長洲感覺到漁村和村民都很淳樸。」

作品望帶出反思

梁嘉欣(Aimee)設計的《澞?.捕餘》以海為圖案。澞指水,?指山,形容長洲。澞?同時也與「漁翁」同音,「捕魚有網,但是撈起的不是魚,是垃圾,現在有很多大型活動,人多密集,垃圾會經過海,漁民只能捕獲垃圾,所以希望通過這個作品讓人關注海洋污染問題。」Aimee過去也有到長洲去,但主要都是遊覽長洲大街(即海傍街),但通過這次機會,有助她深入探討長洲的歷史,也對太平清醮有更深認識。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環境及設計學院設計學系特任導師鄭曉帶領着一班同學去尋找屬於他們的長洲歷程,「這次與文化葫蘆合作,將地區和時裝結合,我不希望他們讓固有的印象框死,學生到長洲親自體驗文化和歷史,並在作品加入其元素,使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

「香港人接受東西文化的教育,卻忽視了很多本土文化。」文化葫蘆主席霍天雯表示希望通過「港文化.港創意」離島區「百寶圖」展覽,讓人關注更多香港的本土特色。「靈感其實就在身邊,我們必須把擁有的拿出來,否則別人不會知道。」這次時裝表演過後,展覽品將於3月30日至5月1日在中環9號碼頭前空地展出,屆時還會有貨櫃作為展覽一部分,同時還會展示出搭棚的技藝。而選擇在中環展覽,正因那裡既有香港人又有很多外地來的遊客,本土文化或者非物質遺產應該藉此推廣到海外,因為「尋寶」的機會本來就屬於社會上每一個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