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普通話自由講】粵普雙修 趣味更優

2019-03-05

普通話是現代的語言,而粵語是古老的語言,研讀文學作品的時候,當然用任何一種語言都可以,但如果能同時掌握兩種語言,讀文學作品時的趣味更會大增。現時用作共同語的普通話,主要以北方口音和詞彙為基礎;而古人創作詩文時,則用古代漢語。古漢語跟粵語比較相似,例如普通話用「喝、吃」,古漢語和粵語都用「飲、食」,普通話多用雙音節詞,如「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古漢語和粵語都慣用單音節詞:「眼」、「耳」、「口」、「鼻」等。

普讀《紅樓夢》 粵讀唐宋詩

普通話和粵語在發音方面的差異大,但用粵普口音來讀不同的文學作品,又的確是各擅勝場。讀《紅樓夢》的時候,書中的諧音雙關,用普通話來讀,則趣味盎然。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看到各人命運的冊子:「......(寶玉)再去取『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着兩株洶魽A木上懸着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寶玉看了仍不解......」當中以「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暗示林黛玉和薛寶釵二人都沒有好結局。「玉帶林」(yùdài lín)用普通話倒過來讀就是林黛玉,「金簪雪」中「金簪」就是「寶釵」,「雪」(xuě)跟「薛」(xuě)普通話近音。還有在太虛幻境中,警幻仙子燒的香和茶酒的名稱:「群芳髓(suǐ)」,「萬艷同杯(bēi)」、「千紅一窟(kū)」,諧音就是「群芳碎(suì)」、「萬艷同悲(bēi)」、「千紅一哭(kū)」。以粵語發音,就不容易讀到如此巧妙的文學設計。同理,現在內地和香港交流頻繁,有時看到一些字詞或說法莫名其妙,試試用普通話來讀,也許就能知曉。香港有美食廣場稱「大食代」,粵語讀來奇奇怪怪,原來普通話跟「大時(shí)代」諧音雙關。

反過來說,粵語因為古老,在研讀唐宋詩文時,尤其能派上用場。好像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絕」(zyut6)、「滅」(mit6)、「雪」(syut3)都押入聲韻,詩人通過短促的收音,表達出不平和孤絕之感,如果用現代普通話來讀,就讀不到短促的「入聲」韻了。又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粵語讀來深(sam1)、心(sam1)、金(gam1),簪(zam1),都能押韻,但普通話卻不太押韻(深shēn、心xīn、金jīn、簪zān),出現了四個韻母,原因是普通話演變到沒有-m這類韻母,因此變得不太押韻。

「萬事得」「馬自達」同樣譯得妙

有個有趣的說法,說翻譯「福爾摩斯」的人是用潮州話的,因為潮語的「福」讀hog4,與福爾摩斯(Holmes)的H音吻合。姑勿論這說法是真是假,都在說明多懂不同方言和口音,會使閱讀變得更有趣,理解更深刻。

日本的汽車品牌MAZDA,香港叫「萬事得」、內地和台灣叫「馬自達」,同樣譯得巧妙,同樣可堪玩味。如果粵語或普通話都很好,領會文字和文學的層次就會不同了。■譚志明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標題與小題為編者所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