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保險業監管局昨日公佈,毛保費總額達5,317億元,較2017年上升8.6%。2018年內地客來香港購買保險的新造保單保費,按年跌6.41%至475.76億元,但單計第四季,金額達134.59億元,按年增長30.49%,創7個季度最多,是2017年首季之後的新高。在這些新造保單當中,約96%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約99%為非整付保費保單,即保費非以一筆過模式支付。
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為536億元,按年上升11.3%;淨保費則為353億元,按年上升6.6%。整體承保表現轉虧為盈,由2017年錄得虧損7.92億元轉為2018年錄得盈利5.83億元。該局指,儘管保費有所增長,直接業務的承保盈利卻由4.45億元減少至2.67億元,按年下跌40%。由於颱風「山竹」對於直接業務的影響顯著,財產損壞業務的承保表現由2017年錄得2.09億元的盈利轉為2018年錄得1.89億元的虧損。
投資相連壽險保費增37%
新造業務方面,期內不包括退休計劃長期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621.97億元,按年升3.72%,當中以投資相連的個人人壽及年金增幅最大,按年大增36.97%至174.1億元。至於分入再保險業務方面,2018年毛保費為152億元,按年上升25.4%;淨保費為100億元,按年上升28.3%。另外,承保表現由2017年因受到與颱風「天鴿」相關的申索所影響而錄得虧損12億元,轉為2018年錄得盈利3.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