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引入外援勢在必行 倡六招紓人手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醫委會早前否決4個放寬海外醫生實習期的建議方案,引起軒然大波。醫委會主席劉允怡昨日發公告指,鑑於事件的重要性,醫委會「特事特辦」,下月8日將再次就方案進行表決。與此同時,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亦發表政策倡議報告,指出香港需要至少增加1萬名醫生,才能追上發達地區醫療水平,然而每年香港只培訓數百名醫生,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勢在必行。基金會提出6大建議引進海外醫生,紓緩人手壓力。
劉允怡在公告中指出,醫委會會議常規雖然規定,已獲表決的議題,不得在半年內在會議上重提,但由於放寬海外醫生考試後免實習的安排相當重要,醫委會將於下月8日的會議上,動議用另一條常規,讓委員再次考慮表決有關方案,並採用委員同意的投票方式進行表決。
吸納海外醫生備受關注,團結香港基金昨日亦發表報告指,本港醫生短缺情況極其嚴峻,醫生與人口比例是每1,000人只有1.9名醫生,遠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3.4名,鄰近的新加坡也達到2.4名。
增3000醫生 才趕上星水平
報告認為,香港需要增加約3,000名醫生,方能趕上新加坡的水平;要追上其他發達地區水平,則需要增加約1萬名醫生。
基金會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說,由於不堪沉重工作壓力,公立醫院醫生每年流失數目愈來愈逼近本地新培訓的醫生數目,顯示培訓也追不上流失的。若不輸入海外醫生,再過10年、20年,情況將惡化至不堪設想的地步。
對考試及免試 各提3建議
現時非本地培訓的醫生只要通過考試,就能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另有一條途徑是「免試」,但經此途徑的海外醫生只能有限度執業,未能正式註冊為醫生。基金會於是對「考試」及「免試」途徑各提出3個建議。
針對「考試」途徑,報告提出3點建議:包括提供執業試的考試大綱及預習材料;考慮免除執業試前須具備實習經驗的要求;及可用海外實習經驗代替本地醫院實習,以吸納更多海外醫生來港。報告指出,2017年執業試第一部分(第一及第二次應試)的合格率平均只有26.5%,而第三部分臨床考試的合格率亦只有42%,遠低於其他司法管轄區如美國等,筆試及實習試的合格率均高於70%和80%的水平。
基金會認為,海外醫生執業試應提供考試大綱及預習材料,有助提升合格率。
「免試」途徑方面,報告建議考慮讓海外醫生在公營機構執業滿指定年期後,從有限度註冊升級為正式註冊;同時,報告亦建議於世界排名前50醫學院取得資格的醫科生,能有條件地免試晉升為本港正式註冊醫生;及放寬有限度註冊醫生,須在海外醫療註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