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合肥新聞 > 正文

合肥下好創新先手棋 探出發展新路徑

2019-04-24

推進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未來引領世界科創潮流

放百年眼光,集全市之力。自2004年安徽省合肥市獲批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至今,短短十餘年,合肥市在科技創新領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突破。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共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等13個協同創新平台;建成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三個大科學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開工建設;誕生光量子計算機關鍵系統、「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等等,一項項科技創新發展的先機被合肥牢牢握住。2017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經國家批准建設,這使合肥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又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這是全國僅有的被批准設立的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年多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基於此前積累的科技創新基礎,集聚全球最高端的創新資源,讓各類科創人才來到合肥一展拳腳。基於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合肥的科技創新正對標「國家級」,瞄準「世界級」。

科教資源雄厚 科創厚積薄發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第38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就陸續落戶合肥,為合肥積累了豐富的科研和人才資源。近年來,合肥陸續建設並運行了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先後建設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合肥先進能源裝備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基地。大院大所成為合肥天然賦予的創新資源。

在長期積累的創新資源基礎上,合肥市厚積薄發。如今合肥自主創新主要指標已全部進入全國 「十強」。創新型城市建設也取得重大進展,2018年,合肥「四個一」創新主平台加快培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扎實推進,濱湖科學城拉開框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24%,入選全球科研城市50強, 9項成果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加快平台建設 將顯集群效應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批准建設,為合肥科創發展增添了更加豐滿的羽翼。目前,合肥市正致力於建設由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產業創新平台、「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組成的「2+8+N+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同時,合肥市編製印發《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項目支持管理辦法(試行)》,就相關項目入庫標準、入庫項目類型、項目申報程序、項目資金支持等方面作詳細規定。

2018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項目成果。其中,爭創國家實驗室有序推進,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被作為安徽省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建設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合肥已建成三個大科學裝置的性能穩步提升,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實現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合肥同步輻射光源實現恆流運行,性能達到國際三代光源先進水平。

科研服務產業 成果轉化顯著

科技創新研發,最終都將為企業市場化轉化服務。合肥通過不斷改革探索,逐漸形成了依靠科技創新支撐,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的特色之路。2018年,合肥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0多戶、總數突破2000戶,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5700件、同比增長15%。同時,合肥深入實施「三重一創」,統籌推進戰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智能語音基地入列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試點,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8%左右、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0%以上。

2018年,京東方10.5代線、晶合12吋晶圓等項目投產量產,江淮大眾首款新能源汽車「思皓」正式下線等,合肥創新產業成果豐碩。而家電、裝備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也在加速智能化改造。去年,合肥共建成57家智能工廠、495個數字化車間。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也產生了一批重大原創性可產業化成果。目前已有173項成果,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類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