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拒絕或延遲可疑交易 通知客戶家人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長者尤其容易成為詐騙目標。事實上,涉及長者的金融騙案在全球愈來愈普遍,美國銀行業去年便向財政部舉報逾2.4萬宗騙案,數字較5年前多一倍,英國前年亦有近4.9萬名長者成為騙案受害人,較3年前高出近一倍,而且數字相信只是冰山一角,有更多受害者未有主動報案。有見及此,美國多個州份的政府均有意改善法例,賦予銀行更大主動權,識別金融騙案,銀行亦向員工提供相應培訓,對可能受騙的長者提高警覺。
美國銀行協會2017年的調查發現,50歲以上人士佔全美人口約1/3,持有61%銀行戶口及70%銀行存款。協會副法律顧問羅韋形容,長者金融騙案的受害人,屬銀行主要客戶群。美國去年5月通過名為「長者安全法案」的聯邦法例,鼓勵銀行職員向警方或社福機構舉報懷疑騙案,部分州份甚至容許職員拒絕或延遲可疑交易,並通知涉事長者的家人。
訛稱中獎誘交費領獎金
例如去年2月一名70多歲老婦在康涅狄格州人民聯合銀行,要求匯款3萬美元(約23.5萬港元)給她的孫兒,指他在墨西哥遇上車禍。職員馬上意識到有可能是典型騙案,故建議該名老婦致電孫兒確認,最後證實孫兒當日一直留在學校。
英國長者騙案亦有上升趨勢,在2016至2017年度共發生4.8萬宗,較2015至2016年度約2.6萬宗急增近一倍,但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專門研究詐騙問題的布朗教授相信,數字只是實際案件數目的5%,形容金融騙案通常在隱蔽地方發生,性質與搶劫或街頭罪行等不同。
金融騙案的類型亦不僅涉及銀行匯款,如有騙徒會向長者聲稱中獎,但需繳交費用以領取獎金,亦有騙徒會聲稱受害人的電腦中毒而需付款解決等。布朗指出,由於堵截郵件或電話騙案的技術愈來愈成熟,騙徒亦開始轉而在網上尋找目標。
孤獨老人渴交談 不自覺中計
現時愈來愈多長者使用社交媒體,令他們受騙的風險上升,而長者的聯絡電話很易找到,令他們成為騙徒行騙對象。美國加州Montecito Bank & Trust副主席賽克斯形容,長者容易感到孤獨,願意與騙徒交談,或在不知不覺間誤墮陷阱。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