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打造教育及人才高地,加強區內教育交流合作是其中重要一環。益利樂生教育基金暨漢鼎書院昨日在港首辦「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同場並有多所大灣區學校及教育機構代表聯合簽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教育發展意向書》,倡議建立教育協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大灣區教育發展。
首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以「當今教育的責任與挑戰」為主題,多所大專院校代表擔任演講嘉賓,就教育相關熱點話題進行探討。論壇並設兩場嘉賓對談環節,以「我們可從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中學到什麼」和「中國教育面臨的挑戰與責任」為題,分析教育現狀與未來方向。
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蔣建湘、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參贊李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以及來自大灣區逾百名學校及教育機構代表參加論壇。
蔣建湘致辭時表示,中國教育為國家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提升國力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他指出,中國每年均有數十萬學生赴國外留學,其中不乏科研人才,他們對推動世界發展也起到關鍵作用。
益利樂生教育基金主席兼漢鼎書院校監徐莉致辭時表示,是次論壇期望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發展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討當今教育面臨的挑戰和責任,積極推動各方的教育合作與發展。
另外,漢鼎書院、澳門教業中學、廣東碧桂園學校、香港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中國涉外教育集團等機構代表,同場聯合簽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教育發展意向書》,共同倡議創新區域教育合作的形式和內容,開展跨區域、多層次的校際交流,建設服務大灣區發展的示範性學校。
《意向書》提到,在信息網絡時代,要將5G通訊、大數據、雲時代等新技術融入教育模式,建設大灣區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台。簽署代表並同意搭建多元化教育交流平台,定期舉辦大灣區教育發展論壇,實行學校的交互培訓,造就大灣區更多一流學校和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