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普通話自由談】粵普各具特色 不應揚此抑彼

2019-06-18

筆者定居香港工作生活逾廿載,總覺得普通話的表達被粵語同化了:「既然素質高,取錄很正常。」平常一句話,惹來操普通話者及說粵語者的兩邊批評:普通話應是素質、錄取;而粵語則為質素、取錄。最好一邊倒,避免「不湯不水」出現「五十五十」:「既然素質高,錄取很正常」抑或「既然質素高,取錄很正常」。

筆者主張粵語或普通話應該各自保留其語言特色,毋須一定要滲透到對方去,強求一刀切。然而,保留特殊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共通詞彙的發展趨勢。

絕大多數移居香港的人士,均有以下體會:不僅表達普通話被粵語同化了,而且連原來最拿手熟練的家鄉方言(如閩南話、上海話等)亦不約而同受到粵語的影響。記得兩年前回廈門探親,當時還與同事們爭論廈門尚算大中城市,怎麼能說是「返鄉下」呢?殊不知凡是回家鄉,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村鎮,粵語中一律稱為「返鄉下」。

另有一事令我至今尷尬不已。高中同學聚會時,我說:「請把原子筆遞給我。」那位高挑的女同學看了我一眼,幽幽地說了句:「請拿好圓珠筆。原子彈要不要?」頓時羞得我無地自容!

成熟語言包容其他語言精萃

實際上,一種成熟的語言,並不會因為宣傳推廣其他語言而懷疑自身的存在性遭貶低,此乃缺乏自信心的典型表現。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但堅持保留自己的語言特色,還可以博大的胸懷包容引進其他語言的精萃,兼收並蓄,豐富自身語言的詞彙。例如,英語中的dim sum(點心)來自粵語,tofu(豆腐)同普通話更相近。博採眾長的包容精神可見一斑。

更有甚者,隨荇伅〞滷徽儔M年輕一輩的成長,不同語言中詞彙的共通性日益顯現。比如,常聽到「我的手機電池快沒電了」而絕少聽說「電芯快沒電了」;有些年輕人甚至還不知道變壓器很長時間曾被稱為「火牛」。一批老舊詞彙逐漸被淘汰摒棄,以富生命力的鮮活詞彙或和其他語言的共通詞彙取代之。

綜上,筆者認為說普通話時盡量運用標準詞彙而避開方言的影響,除非某些方言詞彙已被正式納入普通話的詞庫裡,可供運用;而講粵語時應力求保持其鮮活形象的特色,不一定要向其他語言靠攏。除了採用共同的詞彙,不允許揚此抑彼的現象存在,更不應該出現「將語言討論同政治傾向掛u」的誤區。■方平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理事

(標題及小題為編者所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