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學者:全球科技產業鏈不可分拆

2019-07-02
■昨日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上,有學者分析說明了全球科技產業鏈的不可分拆性。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攝■昨日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上,有學者分析說明了全球科技產業鏈的不可分拆性。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攝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于珈琳及中新社報道,在7月1日舉行的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意讓美國公司繼續銷售產品給華為,說明了全球科技產業鏈的不可分拆性。

他指出,美國不給華為供貨嚴重損害了美國作為一個開放和自由的科技市場的信譽,對美國科學和企業界的傷害巨大。

朱民指出,2018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為4,780億美元,其中,中國進口超過3,000億美元。「如果中國不進口,這些芯片賣給誰?工廠丟掉三分之二的需求,它的利潤和股價怎麼走?」朱民指出,科技行業的產業鏈是最為全球化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分割的。當然美國對華為的後續供應可能還會遭遇波折,但還是應該努力推進科技產業鏈的全球化。

朱民指出,這件事也給中國科技企業提出挑戰。如果一個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卡住了,企業就沒辦法進行生產,那麼其銷售就會受制於人。中國投資建設自己的芯片產業核心工藝、技術已經越來越緊迫。

針對科技的標準,朱民認為,標準是不會變的,全球不可能出現多種不同的標準。統一的標準為全球科技企業產生競爭動力,「誰走在前面,專利越多,爭取制定標準,就越有能力打破世界的封鎖」。

中國仍為全球經濟主要貢獻者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李晶、麥肯錫全球管理合夥人凱文·斯奈德、亞投行副行長安周奇作為主要嘉賓參與了上午分論壇的討論,並提出,中國未來仍會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中國仍會成為非常強大的全球經濟的主要貢獻者。」李晶提出,中國貢獻了亞太地區50%、全球16%的GDP,對於全球經濟的貢獻是高於其他國家的。

從工業產出到投資再到零售業,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同時,製造業等多領域的高質量增長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朱民提出,中國的製造業總量是美國、日本、德國三國製造業總量的總和,也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最核心競爭力,要盡快解決如何「爭上游」的問題,特別是目前中國製造業自動化率不斷升高,趕超國際的空間巨大。寧高寧對此也表示,中國企業當下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中國經濟也已走過工業化的一個階段,未來十年,中國將是一個研發驅動的國家。

近年來,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安周奇認為,中國為世界貢獻了一種平衡的增長模式,來自於消費者的驅動。斯奈德也指出,中國國內消費市場的增長使得對國際上的依賴越來越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