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午餐時段直擊:商家嚴守規定 消費端應者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夏微 上海報道)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除了最受關注的垃圾分類話題,條例亦規定外賣及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刀、叉四類餐具。從實際情況來看,商家們謹記條例不敢大意,但消費者端頭一時無法接受,大多依然要求店家提供一次性餐具。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中午時分,在上海一家寫字樓內採訪了幾名正享用外賣午餐的員工,他們6人中,僅1人自帶筷子,其餘5人均要求送餐方提供了一次性餐具。有白領人士表示,雖然非常支持環保,但習慣無法馬上改變,希望給點時間慢慢適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多家餐飲、便利店發現,條例實施首日,商家清一色牢記規定,在給消費者備貨時,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有些則會問清消費者需求再做提供。另據微博上一項約6.4萬人樣本的調查顯示,4萬人支持告別一次性餐具,佔比63%,顯示出大多數人對此持贊成態度。
自帶筷子暫時做不到
不過,儘管商家嚴格把關,且支持者眾多,但落實到消費者執行方面,卻存在「有心無力」現象。「我們也知道放棄一次性餐具很環保,但真要隨身帶碗筷,挺難的。」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中午時分,在上海一家寫字樓內採訪了幾名正叫了外賣享用午餐的員工,他們一群6人中,僅1人自帶了筷子,其餘5人均要求送餐方提供了一次性餐具。自帶筷子者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帶餐具的習慣因為出差環境養成,不料現在成為環保新時尚。
另幾位則表示,雖然支持上海新條例,並知道這樣做是有益環保,但實際操作起來有難度。之後,香港文匯報記者又隨機訪問到共計50名上班族,僅7人回答自備有便攜式筷子,佔比為14%。「出門上班在包裡放一副筷子和一把勺子,覺得好奇怪又麻煩,無法適應一時做不到。」多數受訪人士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
另外,在上海長寧區的一家星巴克店內,有名消費者點了冰飲,當店員備好咖啡,並反覆告訴消費者無需吸管,可直接飲用時,消費者對着杯子研究了半天,最終還是向店員討要了紙質吸管。「喝了10年多的冰飲,都是用吸管的,現在改成直飲,喝不習慣。」該名消費者說道。此後,記者又走訪其他飲料店,在一家大排長龍的咖啡店內,僅看到一名顧客自帶隨行杯直飲,其他均要求店家提供塑料吸管。
外賣平台提醒環保訂餐
除了實體餐飲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目前各外賣平台上亦會有「請支持無需餐具」等提示。謝小姐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肯德基外帶時,在進入支付頁面前,系統彈出了「為支持環保,請選擇不需要餐具」的提示,「不勾選『需要』或『不需要』,就無法進行下一步支付。」謝小姐認為,強制勾選是為了再三提醒顧客,能不用餐具的,盡量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