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專家:中國崛起是應對貿戰最終目標

2019-07-07
■學者指「脫u」從理論上來講可能最終不會變成現實。圖為貨船駛進美國洛杉磯長灘港。 資料圖片■學者指「脫u」從理論上來講可能最終不會變成現實。圖為貨船駛進美國洛杉磯長灘港。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評估與前景展望」研討會昨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多位與會專家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導致中國與世界脫u。「脫u論」是美國對華的一項戰略性訛詐手段,其對華發起貿易戰的最終目標是遏制中國崛起。而中國的崛起是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最終目標,必須依靠自身實力繼續融入全球化。

另有分析稱,美加徵關稅致中國51個行業對美出口下降明顯,中國對美潛在出口下降16.43%,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是中國面臨的長期挑戰。

關於「脫u論」,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表示,美國提出「脫u論」的兩個前提是:一、未來中國的崛起是融入在全球化框架下的。二、中美競爭不可能複製冷戰時期的美蘇競爭,而是經濟競爭。目前內地對「脫u論」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脫u論」是美國對中國的一個威脅,中美之間不可能真正實現脫u。

中國須靠自己融入全球化

而另一種觀點認為,「脫u論」總體有爭議,但中國可以克服。他說:「『脫u』從理論上來講可能最終不會變成現實,但不能成為大家拒絕研究它的理由。」

關於「脫u」對中國可能帶來的後果問題,李向陽表示,可能有三種後果。第一種中國被從全球價值鏈中擠出;第二種是中國的貿易萎縮,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第三大影響是國際經濟雙軌制,這也並非是純理論猜測。他認為,中國的崛起是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最終目標,必須依靠自身實力繼續融入全球化。

學者倡促出口避外部風險

提及關稅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和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教授劉青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給中國造成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長期影響是根本性的。首先可能會導致中國技術進步與西方脫u,其次可能導致現有全球產業鏈的系統性改變。三是當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削弱時,中國在全球航運業、跨境支付、人民幣國際化等相關服務業領域的地位也將受到負面影響。

對此,劉青建議內地應積極促進出口。在關稅方面,要降低國內制度成本,改善營商環境。同時,還要降低內地經濟、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

談及未來應對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和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認為,除了政府間合作與磋商、調整產業結構外,加強基礎研發也十分必要。中美貿易摩擦已經向科技領域擴展。中國的「應用端」科技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基礎端」科技水平仍然落後,未來需加強基礎性研發投入、產出原創性的先進技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