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1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分析報告認為,中國正進入經濟新舊動能加速替換的關鍵期。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諸多改革舉措,特別是進入縱深階段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聚焦於促進製造業部門經濟新舊動能的順利轉換,既要注重促進新動能規模的加速擴大,也要注重加快促進新舊動能的轉換和替代速度。
報告提出,當前需重點關注在中國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部門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動能規模相對過小」和「新舊動能轉換速度相對過慢」兩大突出現象,可能導致中國當前以及今後一段時期內仍面臨突出的經濟下行壓力和風險。
報告建議,中國各級政府今後一段時期內的改革舉措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力點,要更加聚焦於推進和促進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部門新舊動能的轉換和替代。就短期政策而言,針對製造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要優於降低基準利率的貨幣政策;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加計扣除政策和先進生產設備減稅抵扣政策力度,要優於政府財政資金補貼政策。
從中長期角度來看,中國製造業部門「降成本」政策的有效性,必須依賴於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政府規模性行政成本的根本性改革路徑。報告建議,要有前瞻性研究,並穩步壓縮甚至取消鄉鎮政府行政機構的重大改革舉措。從降低行政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渠道來取得降成本的制度性持久效果。同時,針對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中蘊含的巨額高質量投資需求以及巨量創新研發投入特徵,加快構建內在需求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