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琴台客聚】中國科幻之父鄭文光

2019-07-31

彥 火

科幻小說過去一直被目為「閒文學」或「通俗文學」,為評論界所冷漠。

自從一九六二年倪匡創作「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一紙風行,令人刮目相看。可以說,倪匡是香港科幻小說之父。

有一個作家比倪匡更早起步寫科幻小說,他是內地的鄭文光。

他遠在一九五三年便開始創作科幻小說。所以,鄭文光是真正的中國科幻小說之父。

這次以科幻作品為主題的香港國際書展,對這位畢生創作逾百萬字的科幻小說的作家竟然未有提及。

關於鄭文光,筆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與他過往甚密,並正式訪問過他。

鄭文光(一九二九年──二零零二年)出生於越南海防,童年和少年時代都在越南度過,中學時期一度輟學,任小學教員及學徒,開始寫作散文和詩歌,處女作為《孔尚任與桃花扇》,發表在一九四三年越南的一張華僑報紙上。

一九四六年鄭文光在越南海防創辦《越北生活》雜誌。

一九四七年鄭文光回國,翌年在廣州中山大學天文系攻讀。

鄭文光與香港也有一段淵源。一九四九年前,鄭文光來香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零年任香港《新少年》月刊總編輯,並曾在香港的《大公報》、《文匯報》上寫政治雜文和諷刺詩。

鄭文光有一個中篇叫《命運的夜總會》是以香港為題材,約五萬字。

這篇小說有一段關於「香港之春」的描寫,很有詩意,特援引如下:

南國的春雨,無聲無息地從鉛灰色的天空上飄下來,真是有點惹人心煩。

從半山區華貴的花園住宅的落地窗望出去,像冷杉林一樣鱗次櫛比地聳立着的高樓群,籠罩在若濃若淡的煙霧中,彷彿有一股氤氳之氣,正從海峽上升。如果是在耀眼的陽光下,海峽就像一塊明亮而迷人的海藍寶石;在瀟瀟細雨中,看起來它卻更像是一片神秘的、灰濛濛的沼澤。海面上停泊着的幾艘輪船,全部像玩具似的擺在那兒;而那過海的輪渡呢,卻慢騰騰、慢騰騰,好像永遠也到達不了對岸一樣。

一九五一年鄭文光返內地,開始任《科學大眾》副主編,一九五七年起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後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從事天文史研究工作。

鄭文光是天文學家,又是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家。

早在一九五三年,他便開始科幻小說創作,並且努力不息,為中國科幻小說開創廣闊的天地。 (《科幻之父──鄭文光》之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