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生全國科創賽奪逾60獎

2019-08-01
■香港代表隊於專項獎頒獎典禮上勇奪9個一等獎及一項「十佳優秀科技實踐活動」。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供圖■香港代表隊於專項獎頒獎典禮上勇奪9個一等獎及一項「十佳優秀科技實踐活動」。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供圖

簡易遊戲識別讀寫困難症 「預言手套」身體不適響警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香港近年積極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在不少大型賽事上均能看見港生身影。在近日於澳門舉行的第三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香港代表隊共獲得逾60個獎項,其中3項學生作品及6項教師科技活動共得到9個一等獎,成績彪炳。有得獎學生設計了簡易遊戲方式,及早識別患有讀寫困難症患者,以提供適切治療;也有得獎者設計了功能媲美坊間智能運動手帶的手套,提高大型比賽安全性。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在教育局支持下,在本月20日至26日組織香港師生代表隊往澳門參與今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與全國700多名精英一決高下。港隊於比賽中共奪得9項一等獎、14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及9項專項獎,更有學校及教師取得「十佳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獎項,多名得獎代表昨日獲協會安排分享體會及創作心得。

「AR迷宮」鑒定讀寫障礙

其中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學生黃諾謙、張才進及方家豪,憑「基於AR 擴增實境互動配套識別學前讀寫困難症學童」,勇奪「青少年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他們分享時表示,讀寫困難在香港頗常見,身邊也有同學患上此症,故萌生為此類學生服務的念頭。他們在設計前,參考了外國的文獻,發現若在患者小二前進行讀寫障礙輔導,成效高達82%;但反觀香港主流的識別方式以文字測試為主,對低年級學生而言並不合適。

團隊於去年7月設計出相關系統,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及虛擬實境技術,掃描動物玩具底部後,手機會出現相應3D圖案,同時系統會設計出「C字迷宮」,讓學童需要找出正確路線協助動物走出迷宮。系統會在過程鑒定他們是否患上讀寫障礙,讓學校及家長適時提供輔導。

測心跳體溫 比賽更安全

另就讀港大同學會書院學生劉恩希則以「預言手套AL -armband」榮獲青少年創新成果二等獎。該手套除具備坊間運動手帶的一般功能,其中包括量度心跳、體溫等;在大型比賽中大規模使用該技術,若運動選手的身體狀態不佳,該手套更會發出警告訊號,提高比賽的整體安全程度。

除了學生獎項外,亦有多間學校的教師團隊於科技教育及實踐項目獲獎,例如陳朱素華中學的以3D打印假肢手,應用於社會公益推廣之中,讓STEM活動亦能造福社區,獲得一等獎及被選為今屆大賽的「十佳優秀科技實踐活動」。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黃金耀表示,港隊於是次全國最大規模的STEM賽事中再創佳績,說明港生的創新科技教育水平已走在全國前列,又指本屆比賽不少發明品兼具創意及實用性,有望不久的未來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