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不止追兇 助尋網聊勒索案受害人

2019-08-23

美國不少城市的警隊都已經引入人臉識別技術協助執法,其中在底特律及芝加哥,單是去年便成功透過人臉識別技術協助破解超過8,000宗案件。因此當今年5月三藩市通過禁止警察及其他市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時,不少其他城市的執法部門均批評決定錯誤。

執法部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最大用途之一便是辨認案件疑犯:賓夕法尼亞州2016年發生一宗性侵事件,有關疑犯的唯一線索,就是受害人事前在手機與疑犯通訊時的照片,警方利用照片對比警局資料庫,但過了一年多也沒有發現,直到去年12月,警員將照片與更大的犯罪人士及駕駛執照資料庫比對,結果成功鎖定並拘捕33歲疑犯,後者向警方承認作案。負責案件的警員直言:「如果沒有人臉識別,案件可能至今還未偵破,我們真的沒有太多線索。」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執法部門一般只會將人臉識別技術當作輔助調查工具,而非拘捕或定罪證據,印第安納州警總警司科恩指出,警方從來不會單靠人臉識別技術作出拘捕,例如在當地一宗企圖謀殺案中,受害人的朋友用手機拍到疑犯容貌及整個案發過程,讓警方得以藉此鎖定疑犯身份。科恩說,在這宗案件中,執法人員本身已有案發過程片段,只是無法確定疑犯身份,因此人臉識別結果並非案中唯一證據,而是破案線索。

另一方面,人臉識別亦有助執法部門尋找案件受害人身份。科恩表示,曾經有一宗案是一名男子透過網上聊天勒索女性進行自慰或自殘行為,警方便透過對疑犯保存的片段進行人臉識別,成功找到部分可能永遠也不知道身份的受害人,從而指證疑犯。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