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在「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的「交流互鑒」主題展廳中還特設海外回歸單元。「回歸大事記」互動多媒體展項,更是以靜態圖文加上投影互動的形式呈現重要的歷史回歸事件,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海外中華古籍的調查、回歸、整理、出版等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古籍實體回歸展櫃,觀眾可以看到《永樂大典》的回歸紀要。上世紀50年代,蘇聯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共贈還中國67冊《永樂大典》。國家文物局還於2009年購回1冊,2013年正式入藏國圖。此外,諸多著名藏書家的後人亦將古籍轉讓給了各地圖書館。2013年,日本大倉集古館藏中國古籍「大倉文庫」更是整體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包括931種古籍共28,143冊。2018年,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日本永青文庫將細川家族數代人收藏的36部4,175冊珍貴漢籍無償贈予中國國家圖書館。
另外,展覽還展示了各部門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將流散海外的中華古籍「接回家」的故事。如2015年,中國國家圖書館正式開展「海外中華古籍調查暨數字化合作項目」。在該項目的引領下,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圓明園四十景圖》和5,300餘號敦煌西域文獻、牛津大學波德利圖書館藏19冊《永樂大典》等一批珍貴文獻以數字化形式實現了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