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四川博物院掀起最雅「大明風」 明代女子潑墨 簪釵寄情思

2019-09-17
■花鳥畫是女性畫家們最熱衷表現的題材。■花鳥畫是女性畫家們最熱衷表現的題材。

1956年新都蛾蛾墳的發現,揭開了四川明代女性生活的一角,日前,「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藝術展」在四川博物院正式開展。據悉,這是新都蛾蛾墳出土的明代服飾首次展出,同時結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平武報恩寺博物館和綿陽市博物館的精美飾品和書畫作品,展示了明代的女子們揮毫潑墨和朱釵點翠中寄託的情思。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向芸

據四川博物院陳展部主任任卓介紹,「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藝術展」共展出61件(套)文物、8件現代作品。「這次展覽主要是想向觀眾展現明代女子的生活藝術,尤其是新都蛾蛾墳出土的明代文物,為出土後首次亮相,有茩咫j的意義。」此展同時展出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和綿陽市博物館的明代金銀女性飾品,這些飾品的華美程度值得觀眾仔細去品鑒。

展現明代女子典雅生活

據了解,本次展覽的四個單元各有亮點與側重,展現了明代女子的生活藝術。其中,明代女子書畫作品單元,展出了如文俶《花蝶圖》扇面、秦淮女友白墨筆山水扇面及馬守貞《芝蘭竹石圖》扇面等。策展人表示,花鳥畫是女性畫家們最熱衷表現的題材,出於女性細膩的情感和對花鳥特有的偏愛,促使深居閨中的女子,對自己生活中最常見的花鳥加以表現並形成了一定的創作規模,文俶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明末錢謙益給予文俶極高的藝術評價:『點染寫生,自出新意,畫家以為本朝獨絕』。」

同時,各色精緻飾品則展現了明代女子典雅生活的一角。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了印在海報上的金梳子。這把梳子梳把正中飾牡丹紋,中有一小孔,兩側飾雙鳳紋和葫蕾花,梳把用短線紋隔成呈半月形,十分精緻。

此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綿陽市博物館提供的藏品也是精彩紛呈。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金仙宮夜遊分心,整體呈山峰形,一人騎馬穿行其間,馬前有提燈開路者,有吹笙、起舞者,馬後有舉扇侍奉者,且圓框左右各有隨從十五人,或持扇,或擊鼓,或操琴,或彈琵琶,或托物品相隨。背景為宮殿樓閣,其上有人物40個,皆是立雕或高浮雕,層次分明,給人以縱深的立體感。

綿陽市博物館提供的金鴛鴦胸佩,座上背向而立兩隻鴛鴦,鴛鴦嘴內各銜一鏈,左右兩鏈裝飾相同,均分為三層,上層為一朵卷雲,卷雲兩端各接一短鏈,鏈下各墜一喇叭形鈴鐺;中層為一枚銅錢,銅錢兩側各接一短鏈,鏈下各墜一圓形鈴鐺;下層為一枚金錠,金錠兩端各接一短鏈,鏈下各墜一蓮花,金錠中部接一短鏈,鏈下墜一懸魚。

明藍布對襟短衫、明黃綢對襟短衫、明黑綢龍紋短衣......展覽還展示了出土的明代服飾及四川漢服提供的兩組現代漢服,並輔以四川博物院館藏明代女性形象圖片加以渲染。

跨界合作詮釋明代美學

據了解,本次展覽也是四川博物院首次與四川大學美術館合作,將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融入展覽中,以當代人的視角穿越古今,探索明代今朝的美好。在展覽的四個單元,都分佈有當代藝術家根據本次展覽主題創作的原創作品,共8件作品。

如王東濤作品針對本次展覽作為「實用物件」的織繡部分,構思而成的《時間的對視 》從存留的展品的製作、圖案構思、製作工藝、到使用的人,可以窺視和想像百年前或者更早年代前社會生活的一角,構築起這些展品後面的人、事、物的生活場景,了解明代女性的生活狀態、地位以及審美。

從明代女子及笄禮、婚禮、壽禮上的妝容入手,由柴韻、郭雨濛、魏震3位藝術家共同完成的作品《轉騰》,參考明代繪畫中的女子妝容,用行為影像的方式將明代女性生活中的最重要時刻一一勾勒而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