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綠得開心@校園】統計垃圾量 減少造廢物

2019-09-19
■學生透過製作小型風力發電機模型,了解科學中能量轉換原理。 作者供圖■學生透過製作小型風力發電機模型,了解科學中能量轉換原理。 作者供圖

回應近年時代需求及教育發展趨勢,綠色環保已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青年會書院在培育學生成長時,亦希望訓練學生成為21世紀的公民,明白人類發展與保護環境兩者須取得平衡。

成功必須先找到其目標,本校兩三年前已定立好綠色教育的宗旨。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學校師生攜手合作,採取各種善用資源的措施,避免浪費,並將相關理念推展至社區。

為使學生們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今年本校參加「減廢在校園」計劃項目。計劃的重點是統計學校日常的垃圾量,從而減少製造廢物,為都市固體廢物徵費作準備。計劃中亦開展不同的減廢活動,包括二手書本文具轉贈日及換物日,推動減廢及使用二手物品文化,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和浪費。本校更舉辦了六場升級再造工作坊,讓師生學習化廢為寶,學習從日常生活中源頭減廢。

學校另一個重點減廢的源頭便是午膳,本校對此作了針對性的部署安排。首先,透過「學校現場派飯項目」資助,將有蓋操場改建為環保飯堂,中一、中二學生會留校午膳,分發食物的容器和餐具全為可重複清洗和使用,基本上沒有使用任何即棄餐盒和餐具,學生們亦可按需要而增減午餐分量,避免浪費。午膳後學生須自行將廚餘和垃圾分類,提升環保意識,而午膳廚餘則由供應商處理。其次,本校亦善用校外資源,推動「無塑外食在校園」計劃,為攜帶外食的學生提供可重複使用之餐具,讓學生實踐「無塑外食」。

本校亦積極參與環保相關活動,包括港燈「綠得開心學校」計劃、下白泥導賞團、香港無冷氣夜、地球一小時、「無飲管運動」及簽署節能約章等,希望學生從多個範疇中,了解保護環境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本校不單為在校學生提供以上的體驗,更將綠色環保教育推展至社區。藉由馬鞍山區內小學單位所辦的博覽會及活動日,本校將環保概念化為遊戲,教育參加者認識廢物分類回收。在與社區中心合辦的義工服務活動中,讓參加者自製「生態蝦缸」來了解生態系統和欣賞大自然之美妙。

本校在環保教育的貢獻得到學界認同,自2016年起也獲綠色學校獎銅獎認可。因應在社區中的推動,本校更獲頒可持續發展社區項目獎。另外,港燈也就本校所作的努力,給予綠得開心學校「三星標誌」的資格,更贈予我們小型風力發電機模型,讓學生動手製作發電機,應用科學科中能量轉換的知識,師生們從中亦有所得着,並期待來年有更精彩而豐富的學習經驗。

■青年會書院(港燈綠得開心計劃「綠得開心學校」之一)

港燈綠得開心計劃,致力教導年輕一代及公眾人士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目前已有四百多間全港中小學校加入「綠得開心」學校網絡。如欲了解詳情,歡迎致電3143 3727或登入www.hkelectric.com/happygreencampaign。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