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書若蜉蝣:天水圍新市鎮發展史

2019-10-19

■ 葉 輝

話說天水圍在后海灣南岸,為元朗平原一部分,天水圍東北為米埔濕地,后海灣對岸為深圳市福田區及南山區,海灣兩岸距離少於10公里,米埔一帶為自然保護區,天水圍在元朗市西北部一大片魚塘,正如南生圍一樣,二戰之後,有村民在天水圍東部塘邊搭建木屋居住,圍村名為天水圍(今天晴h一帶),天水圍土地上世紀初由趙姓族人以聯德公司名義擁有,在1979年由華潤集團、大寶地產、長江實業、會德豐及其他人士佔不同比率,全資附屬公司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取得天水圍的土地資產後,致力發展天水圍新市鎮,天水圍村則遷往今濕地公園與豐樂圍交界。

天水圍周邊為鄉村,南有屏山,北有輞井圍以及流浮山,西有廈村,東有橫洲。天水圍亦是新發展市鎮,東南有元朗新市鎮,西南有洪水橋新市鎮。加上屯門新市鎮,新界西北高速城市化,上世紀80年代初,港府為發展新市鎮,就在1982年,港府與長江實業協議,以22.6億港元向華潤及長實回購所有天水圍農地,再以8億元代價向天水圍公司批出其中38.8公頃土地,實施天水圍新市鎮發展。

根據協議,天水圍169公頃土地發展為新市鎮,人口13.5萬人,其中的38.8公頃土地批予天水圍公司發展住宅與商業用途,其餘130.2公頃由港府發展公屋、資助房屋、政府機構、社區設施,及一些「商業用途的鄰里商舖」,餘下的319公頃土地留作土地儲備。

就在上世紀80年代末,港府大力發展天水圍新市鎮,周邊魚塘填平,發展為以住宅為主的新社區,2010年12月6日《南華早報》揭露:港府與巍城有限公司簽訂「私人備忘錄」,限制港府不得另行發展商業,以免妨礙私人屋苑(即嘉湖山莊)的商業收益,有人指出此項秘密協議引發天水圍種種問題的根源,港府受協議約束,難以在天水圍建設基本商業設施,以致區內經濟無從發展,居民無法在區內謀生,跨區工作需負擔高昂交通費用,為日後天水圍的種種社區問題種下禍根,亦引致諸如失業、家暴等。

查實天水圍首個公共屋h天耀h在1992年落成,天瑞h則在1993年落成,從1991年至1998年7年間,由長江實業發展嘉湖山莊各期物業入伙,樂湖居與天耀h一帶為天水圍中心。

上世紀90年代初輕鐵天水圍支線通車,1998年上半年大欖隧道通車,居民從此不必依靠屯門公路往來九龍、港島、葵涌及荃灣,天水圍南發展完成;天水圍北急速發展,天頌苑及天華h1999年入伙,其後數年為天水圍北屋h入伙高峰期, 2001年區內人口達27萬,俊宏軒、天逸h及天h的13,000個單位原規劃為居者有其屋,後改為公屋出租,令中產階級人口與中下階級人口比例失衡。

在2003年年初本港爆發沙士期間,天恩h4座樓宇由港府用作醫護人員臨時宿舍;2004年由中轉房屋改為公屋;港鐵西鐵線及輕鐵第四期支線2003年末通車,天水圍交通大為改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