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救經濟措施須有效激活市場

2019-10-29

自6月以來,連串違法暴力活動重創本港經濟,特區政府前後推出三輪紓困措施支援市民和企業共渡難關。但有立法會議員形容這些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有好過無」,亦有議員建議直接推出消費券刺激市場需求。毋庸諱言,現時的紓困措施只是起到幫補受影響企業的作用,不能從需求端有效激活市場,因此被形容為「吊鹽水」。特區政府有必要進一步與業界研究有針對性的紓困措施刺激市場需求,盡力為企業提供動力、保住員工飯碗,避免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進一步蔓延。但治本之道,仍是必須以止暴制亂為首務。

本港旅遊和零售業自6月以來遭受重挫,7月和8月旅客數字跌了3至4成,及至10月首半個月更劇跌一半,不少從業員「手停口停」。觀乎特區政府推出的紓困措施,基本分為針對市民和企業兩方面。對市民的措施,包括豁免部分政府收費、代公屋居民繳一個月租金、電費補貼等;對企業的措施,包括的士燃料補貼、豁免商用船隻檢驗費、豁免政府產業租金等;針對重災區旅遊業,對入境旅客和出境旅客均有一定補助,直接向旅行社發放。應該說,政府一系列「撐企業、保就業、紓民困」的措施,力度之大為近年罕見,而且範圍較廣。

政府措施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減少業界經營壓力,避免大規模倒閉而造成大量失業。但必須認識到,旅遊及相關行業當前面對的根本問題,是暴力衝突嚇退旅客。在這種情況下,特區政府即使向旅客提供優惠,亦難以提高旅客來港意慾。旅行社、酒店缺的是客源,以人頭計的補貼額,只能減少業界的虧損壓力,卻對於刺激市場需求沒有作用。

因此,即使紓困措施令政府出現財政赤字的機會增加,但政府財政實力穩健,仍然有必要善用財政儲備,進一步推出逆周期的措施刺激經濟。而且措施需要更積極和更有針對性,不能僅僅以防守姿態保飯碗,亦需要以積極措施激活市場活力。有議員提出由政府牽頭組織商界搞大型促銷活動,甚或由政府發放「消費券」等措施,的確可以從需求端刺激市場氣氛,為當前疲弱的消費市場提供增量,值得政府部門和業界進一步研究。

長遠而言,香港經濟的復原,需要政府、立法會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尤其要警惕的是,煽暴派議員當前在立法會肆意搗亂拉布,阻礙會議議程。如果立法會財委會遲遲未能批出紓困撥款和工程撥款,勢必令如建造業等更多行業受到衝擊,情況愈見嚴峻。而拯救經濟、維持社會安定繁榮的治本之道,就是盡快制止一切違法活動,止暴制亂,回歸法治,凝聚人心。為了社會的真正福祉,各界市民都必須放下政爭包袱,攜手推動香港渡過難關、重新出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