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位年輕球員在綠茵場中央發出振奮人心的吶喊,一道道遺憾失落的淚水劃過稚嫩的臉龐,他們奔跑、摔倒、又重新站起......伴隨時而急促、時而歡快的鼓點,當地時間13日,金磚國家首部聯拍紀錄片《孩童和榮耀》在巴西利亞舉行全球首映式。
這部紀錄片聚焦少年和體育,展現了五國少年跨越國界、追逐夢想的真實故事。從中國新疆到巴西里約熱內盧,從俄羅斯北高加索山脈到南非弗朗斯胡克山谷,再到印度孟買,紀錄片中五國的小運動員們為實現同一個夢想拚搏奮鬥,在每一幀定格中訴說金磚新故事,傳遞人文交流的初心。
回溯金磚國家人文交流走過的歷程,其在金磚機制建立伊始,由政府間主導衛生部長會議、科技高管會議等,已成為金磚國家在人文交流領域定期舉行高級別會晤的開端。
在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後,人文交流被正式確立為繼政治、經濟合作之後的金磚合作「第三根支柱」。彼時峰會宣言明確提出,「鞏固金磚國家夥伴關係的民意基礎」。
在隨後2018年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金磚五國延續廈門峰會的會議精神,重申打造經貿金融、政治安全、人文交流「三輪驅動」升級版。
值得注意的是,當金磚國家愈加重視五國之間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時,作為金磚合作機制的堅定支持者,中國在近年來不斷提出多項具體倡議豐富人文交流內涵。
例如,在金磚國家「三輪驅動」整體框架確立時,《金磚國家電影合作拍攝2017-2021年計劃》隨之出爐。從首部探討時光匆匆的電影《時間去哪兒了》,到聚焦女性角色的《半邊天》,再到今年推出探討人與人相依關係的《鄰里》。每部電影均由金磚五國的五名導演分別就同一主題,各自拍攝一部故事短片,整合為一部故事長片。
四川外國語大學金磚國家研究院對外關係研究所所長朱天祥指出,在人文交流中需要尋求「共同語言」,儘管政治制度、歷史文化、社會習俗可能存在差異,但是人性相通。
「回歸人文交流的初心,才最能夠打動人心,得到各國共鳴。對人性閃光點的追求就是共同語言所在。」他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