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 探測火星任務明年實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昨日在位於河北省懷來縣的地外天體着陸綜合試驗場圓滿完成,此次試驗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試驗模擬了着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據介紹,這是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中難度最高的環節之一,顯示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進展順利以及火星探測着陸器的良好性能。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表示,中國持開放態度,真誠歡迎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機構,國外空間科學愛好者,以不同方式參與中國航天工程,共同攜手推進航天技術發展。
實驗歷時約1分鐘獲成功
昨日上午,香港文匯報記者來到位於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着陸綜合試驗場。這裡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管轄,與北京近郊相連。試驗場建造在山巒環抱的平坦地上,遠遠就能看到高聳的藍色試驗塔架。走近試驗場,可以看到用特殊材料鋪成的,坑窪不平的模擬火星地面。備受矚目的火星探測任務着陸器外形具「科幻感」,它有四隻「大腳」,穩穩站在「火星表面」。一個紅色的平台,通過36根鋼纜對着陸器進行固定,並利用精確的控制,為着陸器模擬出火星的重力環境,根據觀測數據,火星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1/3。
上午12時15分許,火星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開始進行。着陸器先被提升至70米高度,隨着試驗的開始,着陸器發動機點火,其尾部噴出黃褐色的煙霧。着陸器下降到67米左右的高度,並在這一高度上保持懸停。着陸器在空中尋覓搜索,進行着避障作業。隨後,着陸器避障下降到距離地面20米的高度,並再次點火,保持懸停狀態。歷時約1分鐘的火星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取得成功。
探測器飛行7個月可達火星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於2020年擇機實施,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着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說,探測器發射之後,大約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抵達火星。探測器在火星的降落只有7分鐘時間,這是火星探測中最困難、挑戰最大的環節。
中國國家航天局此次邀請來自法國、意大利、巴西等19個國家的駐華使館的大使及使節,歐盟、非盟駐華使團、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代表等70人,現場觀摩了火星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顯示出對火星探測任務的自信。張克儉局長表示,通過觀摩中國火星着陸器在模擬環境下着陸時的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試驗,希望外國使節等了解中國火星及深空探測的進展,並探討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不僅是本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中國後續進行的探月、火星取樣返回以及小行星探測等任務,都將持開放態度,歡迎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