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永華見證澳大躋身世界 反映澳門「一國兩制」成功落實
從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科技委員會首屆顧問到成為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對澳門回歸以來的變化頗多感慨。他坦言,在科研領域,澳門幾乎是從零開始的,回歸前毫無根基。好在特區政府發展科技的決心十分堅定,在科研人員的努力與中央的支持下,這座昔日的小漁村用了不到20年時間,從「一窮二白」發展到如今擁有4間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也從回歸之初的社區大學規模到如今成功躋身世界大學排名前350位。這樣的發展速度真的是讓人難以想像,而這種出人意料恰恰反映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 ■香港文匯報記者 程相逢、馬琳 澳門報道
從四川大山裡走出來的宋永華,從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與澳門會有如此緣分。1999年12月20日,在英國倫敦的布魯內爾大學內,不少留學生都關注着澳門回歸祖國的消息,該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教授宋永華就是其中之一。
「澳門回歸是繼香港之後,中國在統一路途中又邁出的重要一步,大家都很激動。」宋永華回憶說,當時對澳門的了解並不是很多,印象中是一個人少地小、經濟結構單一的地方,不是很發達。就是希望澳門回歸祖國後,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能夠獲得更大的平台,有新的發展。
初訪感落後 發展難度高
宋永華最初對澳門的期待只是出於一位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與澳門的情緣即將從一位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2002年,宋永華第一次踏上了澳門的土地,應邀擔任澳門特區科技委員會顧問。「初到澳門的感受是有些吃驚的。當時的澳門無論是經濟發展、市政建設、科研水平、人才儲備都是相對落後的,特區政府想要發展科技以及高等教育的難度可想而知,幾乎要從零開始。」
不過,短短20年間,澳門的科研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就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僅有60多萬人口的澳門,已擁有10所高等院校,4所公立,6所私立,並擁有4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為澳門大學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仿真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以及澳門科技大學的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澳門大學發展 喜獲中央關懷
「我清楚地記得,2002年到澳門考察時,澳門大學無論是校園環境、學科建設和師資上,都只是社區大學的水平。如今,澳門大學已經是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這樣的發展速度真的是讓人難以想像,而這種出人意料恰恰反映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 宋永華說。
「中央對於澳門大學的發展傾注了關懷。」宋永華介紹,2009年,為支持澳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中央政府同意澳門大學遷建珠海橫琴島,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實施管轄。2013年,澳門大學從氹仔僅0.05平方公里的山地校園搬到了位於橫琴1.09平方公里的新校區,結束了「有校無園」的歷史。
2018年1月9日,宋永華履新成為澳門大學第九任校長。他在上任後會見傳媒時表示,希望可以幫助澳大辦成一所立足澳門,融入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卓越大學,為澳門和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他坦言,做好一所大學的校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並有能力把理念轉化為可執行的人才培養戰略、科學研究戰略、服務社會的戰略、師資戰略、國際化戰略等。
感謝祖國成澳大最堅強後盾
他感謝日益強大的祖國成為澳大發展最堅強的後盾,通過人才、資金等方面更加緊密的聯繫,幫助澳門大學搭建起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吸引了眾多全球頂尖人才來到澳門。
如在科研資金方面,得益於「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澳門大學不僅能夠利用澳門科學技術發展資金,還能夠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並且參加廣州和深圳的科研項目;在人才招募方面,澳門大學的「濠江學者」計劃,短短幾年已經吸引了20多位在海外的澳門優秀學者回流,其中多位已經成了澳門大學的主力教授。
宋永華說,過去20年澳大的發展正趕上了回歸以後澳門經濟社會的一個快速發展期,未來澳大的機遇將在粵港澳大灣區。他有信心帶領全校師生將澳門建設得愈來愈好,成為一所讓澳門人驕傲的、獲得國際公認的知名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