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疫襲爆恐慌 A股開門熊

2020-02-04

鼠年首日滬深指瀉約8% 3千股份跌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雖然監管層多管齊下為A股護航,滬深兩市仍一如所料,在鼠年首個交易日出現股災,滬綜指大幅低開8.73%,開盤跌幅創23年紀錄,收市瀉7.72%;深成指、創業板指也重挫8.45%和6.85%,超3,000隻股份集體跌停。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刊文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股市大幅下跌存在不少非理性因素,甚至是一種「羊群效應」引發的恐慌。

公開市場上,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並罕見地「降息」:7天期逆回購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標利率2.4%,較此前下降10bp;14天期逆回購3,000億元,中標利率2.55%,也下降10bp,央行稱,此舉意在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與此同時,「做空」動作也提前受限。除暫停期貨夜盤交易外,數家券商稱漏夜收到監管通知,被要求昨起暫停融券賣出業務,並控制融券業務新增規模。加之早前央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出台「金融30條」,均是為了給疫情壓頂的A股「減壓」。另外,消息指中證監周日向基金公司發出口頭指示,要求他們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不得減持股票,除非面臨投資者贖回。

不過,早間國家衛健委公佈,2日0時至24時,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報告了新增確診病例2,829例,新增疑似病例5,173例。至少從數字上看,當前新冠疫情還未現明顯拐點,抗疫任務仍然艱巨。

滬指開盤跌幅23年最劇

春節假期內累積的恐慌情緒,甫開市便衝上頂峰。滬綜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大幅低開8.73%、9.13%和8.23%,滬指開盤跌幅更創下1997年2月以來紀錄,直接跌破2,900、2,800點關口。此後雖然大盤極度弱勢,但沒有繼續向下。盤中創業板指跌幅還一度收窄至5%,後受主板拖累重入萎靡。

兩市乾跌 外資199億撈底

截至收市,滬綜指報2,746點,跌229點或7.72%;深成指報9,779點,跌902點或8.45%;創業板指報1,795點,跌131點或6.85%。兩市共成交5,19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大減36%。外資看好疫情砸出的「黃金坑」,當日北向資金淨流入199.32億元。

板塊、個股走勢完全在意料之中。醫藥生物類板塊飆升,哈藥股份、東北製藥、魯抗醫藥、達安基因、以嶺藥業、明德生物、華大基因等掀起漲停潮。因全球缺貨,口罩概念股更瘋狂,科創板個股潔特生物飆108.54%,泰達股份、南衛股份、魚躍醫療、藍帆醫療等也漲停。

除抗疫相關個股外,大市一片慘淡,跌幅逾9%的行業、概念板塊比比皆是。交運設備、材料、儀器儀錶、環保工程、券商信託、船舶製造、港口水運、金屬製品、電子元件、農藥獸藥、裝修裝飾、國際貿易、房地產等板塊就幾近跌停。

市場非理性 長線仍看好

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發文稱,當日股市大幅下跌存在不少非理性因素,甚至是一種「羊群效應」引發的恐慌。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也是有限的,世衛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堅信中國對疫情的應對能力。此前的經濟金融數據已經顯示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仍在增多,經濟內在的韌性增強,這些都對經濟企穩和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形成長期的支撐。

「這些長期的利好因素,絕不會被暫時性的疫情所逆轉,」《金融時報》提到,當日境外資金流入股市量比較大,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際金融市場和投資者是看好中國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