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專家:股市反彈或先於疫情好轉

2020-02-04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從2009年美國H1N1大爆發及2003年「非典」期間美股、港股和A股表現來看,在疫情快速傳播期股市會明顯調整,但幅度不會很大,且往往在疫情形勢好轉之前率先見底。他認為,股市在情緒影響下短期或反應過度,隨後即會修復,若超跌則是買入機會。

李迅雷昨在公眾號上發佈了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稱新冠肺炎新增確診人數或在2月17日(中性假設下)或2月11日(樂觀假設下)左右出現拐點。他提到,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港股和A股都作出了反應,但隨後都反彈明顯,且反彈時間領先於疫情拐點。

巨豐投顧直言,儘管昨日開市前管理層打出「組合拳」,也釋放了大量流動性,但當日市場大幅低開已無懸念,由於相關機制缺失,導致不能融券賣出,恐慌情緒蔓延下,很多資金也不敢買進,此時場內流動性反而受阻。

短期若超跌 提供買入機會

該機構預計,接下來管理層料仍有具體措施出台,以打破這種局面,但鑒於昨日跌停股較多,周二慣性下跌的概率很大,不排除仍有批量個股繼續跌停,不過一旦場內流動性釋放,短期個股集中性機會就會爆發。

此前備受看好的大消費板塊因疫情跌至冰點,旅遊酒店、商業百貨、釀酒、家電板塊昨跌幅均超9%。中金指不同消費子行業受到的影響有所差異:受損敏感型行業集中在餐飲、酒店、旅遊、免稅店、百貨家電零售等,金銀珠寶、奢侈品、貴重耐用消費品等受到的衝擊會比普通消費品明顯。

大消費龍頭股可伺機佈局

而超市等必需消費品零售商、電商佔比高的零售商和品牌、海外產能較大的代工企業,與「宅」消費相關的產業,則因其商品屬性、業務模式,而有一定的防禦性。家電、家居、美妝、品牌服裝、文具等子行業,則因春節出貨量較少、經銷商體系分擔一定損失等,短期影響弱於受損敏感型子行業。待疫情拐點逐步清晰後,大消費龍頭公司仍將是市場佈局的重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