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專題 > 正文

中國市場難替代 東南亞農業重創

2020-02-11

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貿易活動大受影響,由於中國是東南亞國家農產品的重要入口國,大量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品無法付運,又或滯留在中國邊境,單是越南便可能損失達8億美元。雖然有關國家政府呼籲農民尋覓其他市場,但事實上並不容易做到,農民生計無可避免遭受打擊。

越南或損失慘重

東南亞國家農民過往10年逐漸倚賴中國市場,根據東盟數據,泰國及越南逾1/4農產品均輸出中國,緬甸運往中國的農產品更佔總數超過一半;若只計算水果及蔬菜,中國的入口量更佔上述3國的半數。疫情爆發後,這些國家無法再將農產品運往中國,受影響的產品只能轉售至本地市場,但由於數量太多,不少蔬果只得任由它腐爛。

越南工業及貿易部外國貿易處主任潘文征(譯音)上周五召開會議時提到,若疫情在3個月內繼續爆發,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將承受4億至6億美元損失,若持續更長時間,損失更可能升至6億至8億美元。當地計劃投資部早前亦推算,若疫情在第一季持續,越南第一季商品出口量將按年下跌逾20%。

踏入收成期 榴槤乏問津

泰國的榴槤近期進入收成季節,由於近年中國入口商及旅客的需求持續增長,今年的產量料達95.6萬噸,較去年高27%,本來自2月下旬起,將有近100萬噸榴槤開始進入市場,不過由於農民仍未覓得買家,預料將會滯銷。莊他武里府的榴槤商集拉提到,中國不少城市實施封鎖措施,拖長物流所需時間,水果進入市場前已變壞,加上當地民眾不可外出,即使外出亦只會買日用品而非榴槤,坦言他們無計可施,只能等疫情結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