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口罩是當前「戰略物資」 政府必須進行特別管控

2020-02-12

新冠肺炎繼續肆虐,本港有人排隊買口罩,很多市民「一罩難求」,造成不必要的人心虛怯。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示,目前無計劃立法管制口罩供應及價格,強調政府正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全球搜購甚至搶購口罩,另一方面配合本地生產,希望確保口罩供應。疫症威脅陰霾下,有商家乘機發災難財坐地起價,多國政府都採取果斷措施,管控口罩嚴打加價。在當前這個非常時期,特區政府必須打破由市場調節的慣性思維,將人人不可或缺的口罩視同「戰略物資」納入儲備商品規管,從速立法打擊囤積抬價的無良商人,確保口罩供應穩定,以免人心恐慌滋生民怨,既不利防疫,也影響管治。

為防範病毒傳播、避免感染疫症,口罩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防疫裝備,在驟然出現的龐大需求下,口罩自然供不應求,包括本港在內,各地民眾搶購口罩達瘋狂程度。為紓緩本港口罩不足、照顧基層市民防護所需,本港不少良心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千方百計在全球範圍緊急購買口罩並運回本港,除了支援醫護外,還以成本價出售,甚至免費派發予弱勢社群。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無良商人發災難財,囤積口罩、哄抬價格,以高出原價數倍的價錢出售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利用疫情牟取暴利的奸商行為,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擾亂市場正常秩序,政府絕對不能袖手旁觀,否則在無良商人任意妄為下,加劇市民搶購口罩的非理性情緒,「肥了」無良商人,更進一步增添市民買口罩難、買不到口罩的不滿。這種虛怯和怨氣如果不能有效排解,最終還是會發洩到政府身上,認為是政府不作為之過。

雖然,本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政府一向堅持小政府、大市場的管治思維,但如今防疫如打仗,社會呈現非常時期的特徵,口罩等防疫必需品明顯出現供求失衡,且蔓延至醫療體系,政府也承認供應有困難。因此,政府的管治手段也要因時制宜及時調整,對口罩等對公眾安全、社會穩定有重大影響的必需品,理所當然應視同「戰略物資」,加強管控,以必要的干預最大限度調節理順供求。

按照《儲備商品條例》的附屬規例,食米被訂為儲備商品,食米儲備量必須足夠維持本港居民15日的食用量,供應商必須保留存貨記錄,令政府可以隨時監察存貨量,並向公眾公佈。日前曾一度出現大米搶購潮,多個供應商代表迅速舉行記者會,澄清供應量未有受影響,風波很快平息。有政界人士提出,政府應運用緊急法立法,管制口罩等防疫必需品價格,禁止囤積或抬價。這些有利穩定市場、安撫人心的建議,相信大多數政黨、市民都認同和支持,政府應從善如流,認真考慮仿傚食米儲備機制,將口罩等防疫必需品納為短期儲備商品,傳遞政府有心有力保障供應的強烈信號,消除市民搶購的焦慮。無搶購潮,無良商家也就沒有抬價謀利的空間。

疫情向全球擴散,口罩供應緊張是世界普遍現象,從內地省市到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各國各地政府都採取相應措施,嚴打口罩囤積加價。韓國政府已宣佈,加強打擊囤積口罩和消毒液的行為,違者最高判處兩年有期徒刑或5000萬韓圜(約33.4萬港元)罰款。內地有連鎖藥店將口罩抬價4倍,被罰款300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本港出售、派發口罩完全靠市場自理,特區政府至今未作出有效監管,市民對此頗有微言。事實上,即使一時三刻未有具體供應措施,政府也應借鏡其他地方加強口罩管控的經驗,敦促海關等執法部門多派人手巡查,以強而有力的措施,嚴懲哄抬防疫必需品價格的行為,切實維護市民利益,彰顯政府急民所急、想民所想,提振管治威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