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全球化難以瓦解 中國需伺機升級供應鏈

2020-04-02
■搶購物資成為香港常態。 彭博社■搶購物資成為香港常態。 彭博社

有分析擔憂,各國將會重啟本地保障物資的生產體系,從而導致「逆全球化」的壓力加大。多位專家亦認同,近兩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後,全球供應鏈早已顯露出縮短、分散化的趨勢,新冠疫情的出現不過是加強了這一趨勢。但全球化未必會就此土崩瓦解,因為疫情可能促進全球供應鏈的結構性調整,重構全球供應鏈安全體系,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全球化就像一扇順風吹開的門,打開容易關上難。」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中國作為全球開放的受益者,無論是應對逆全球化、貿易保護還是技術脫u,採取的基本對策仍是擴大對外開放。中國應該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成為新型全球化的推動者。

反全球化損成本效益

香港科大經濟學系前系主任雷鼎鳴也認為,無論新冠疫情何時能徹底結束,都難以撼動目前的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全球化已經不可逆轉。經過這次疫情,大家更能意識到「地球村內的人類需要齊心協力」的道理。即便暫時存在限制出口的現象,那也是暫時的現象。

他直言,「要每個國家自力更生,根本做唔到」。雖然過去十年有不少反全球化浪潮的群體或聲音出現,但不能因為這些不同的聲音,而忽略大多數國家的領導者其實更支持全球化。國家之間需要互相依賴,合理分配資源,才能揚長避短。

雷鼎鳴舉例,美國已失去整個製造抗生素的工業,所有公司在成本上完全輸給了中國和印度,無一逃脫「執笠」命運。一旦倒退回自己生產抗生素,患有肺炎、耳炎、炭疽病等普通疾病的美國人,將承擔高昂數倍的藥品。再看香港,作為貿易、金融、航運中心,更加不可能「自給自足」,唯有通過進出口貿易,輸入每日必需物資。

「當全球供應鏈面臨巨大調整,這既是挑戰,也是中國促進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的巨大機遇。」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曉晶也表示,率先控制疫情的中國,有進行供應鏈修復和調整的戰略機會窗口。戰略上應把握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對關鍵產業、關鍵產業環節和關鍵核心企業,要促進供應鏈本地化和區域化;對於一般產業、環節和企業,要促進供應鏈多元化和數字化轉型,同時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爬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