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習近平自今年農曆春節後第二次離京赴地方調研。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分析認為,與武漢之行不同,習近平此行釋放出在毫不放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國將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推動復工復產等鮮明信號,這也表明中國努力讓一切工作回歸本來節奏。
切換「戰場」 明確主攻方向
3月10日,習近平曾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在「最前線」指揮部署戰疫。如今,在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背景下,習近平迅速切換「戰場」,赴東南沿海地區實地調研復工復產。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同行業和企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這次來調研也是聽聽大家的意見。」調研中,習近平在浙江這樣強調。
外界注意到,習近平在浙江選擇的兩個復工復產調研點頗具深意。一個是貨物吞吐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另一個則是中小型民營製造企業聚集的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二者均為中國外向型經濟的代表。
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戴焰軍認為,在國內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後,現在復工復產成了國家日程中「主攻」方向。習近平赴浙江調研,「反映出中央整體工作會因時因勢作出調整--將重心轉移到如何重啟被按下『暫停鍵』的經濟發展上。」
復工復產 為世界注入確定性
「對於中國的進出口而言,壞消息是當前不少國家把大門封上,但好消息是世界需求仍在。因此,中國需要抓住這個時機,發揮經濟供給能力。」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說,從另一角度看,中國以身作則,以開放合作的實際行動抵禦疫情衝擊,保護全球供應鏈安全,構建順暢貿易通道,將為世界帶來推動和示範效應。
此外,觀察家們注意到,習近平此次浙江之行,調研「復工復產」並非唯一選項。生態保護、城市治理、了解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情況......一系列常態化的調研日程重新「回歸」,凸顯深意。
對此,戴焰軍分析指出,今年中國還有多項緊迫任務需要完成,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常規化工作需要照常推進。「像生態環境保護,是關乎長遠發展的問題,不能因疫情防控而影響長遠的工作佈局。」
他說,常態化的調研日程「回歸」,體現出疫情防控工作向好之際,中央力爭一切工作重回正軌,可視為謀長遠發展之舉。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