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指揮疫情防控阻擊戰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麻痹、不厭戰、不鬆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央視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在當前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形勢下,深刻領會扎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對於我們慎終如始、善作善成,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指出,當前,我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多地下調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促進復工復產,武漢市也將從4月8日零時起解除長達70多天的「封城」狀態。在疫情防控持續向好關頭,我們也要看到各種風險隱患。隨着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境外輸入的壓力越來越大。
警惕聚集帶來反彈風險
要高度警惕盲目樂觀,確保防控「不麻痹」。清明假期中,國內一些著名景區、城市公園再現人滿為患扎堆的現象。對於景區,有促進旅遊復甦的考慮;對於遊客,「閉關」太久,有出去透透氣、吹吹風的衝動。但是在這特殊時刻,「零增長」不代表「零風險」,任何盲目樂觀,考慮不周全,都容易好心辦壞事,最終導致前功盡棄,功虧一簣。相關管理部門要重點防範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的疫情反彈風險,不能抱有半點僥倖心理和絲毫懈怠,防控不到位的決不網開一面,防止欲速而不達。
文章強調,要高度警惕疲勞鬆懈,確保防控「不厭戰」。從寒冬臘月到陽春三月,各級防控戰線長時間高強度超負荷運轉,點多、線長、面廣,在一些幹部群眾中有可能滋長疲勞感和厭戰情緒。而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往往導致防控漏洞。越是決勝關頭,越要睜大眼睛。既要嚴格防控不放鬆,繼續落實好基層網格化排查、網格化管理要求,做到無死角、全覆蓋;更要提升防控水平,注重人性化、科學化管理,穩定各方情緒,排解矛盾糾紛。
要高度警惕「見怪不怪」,確保防控「不鬆勁」。特別是隨着全球疫情的變化,要以變應變,及時調整戰術。前期的成功經驗,要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不符合疫情形勢變化、制約復工復產的,要及時糾正、採取新措施,優化治理。要進一步重視輸入性風險防控工作,形成閉環,把「防火牆」築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