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內地首季GDP降6.8% 28年首現負增長

2020-04-18
■ 今年一季度內地GDP同比下降6.8%。圖為河南鄭州市民昨日在超市採購。 中新社■ 今年一季度內地GDP同比下降6.8%。圖為河南鄭州市民昨日在超市採購。 中新社

互聯網及相關服務逆勢增長 顯示新動能強大競爭力

受新冠疫情衝擊,內地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記錄以來的28年內首次出現負增長。不過,內地經濟亦正從疫情災害中走出來,隨着復工復產推進,3月份經濟指標由低位反彈顯著改善,互聯網相關行業更在疫情中一枝獨秀保持大幅增長,顯示中國經濟新動能的強大競爭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內地GDP同比下降6.8%,增速較2019年四季度回落12.8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提高

從環比看,一季度GDP下降9.8%,2019年四季度為1.5%。與市場預期服務業受衝擊最大有所不同,第二產業降幅最大,達到9.6%,明顯高於第三產業5.2%的降幅。這一變化導致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提高,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至59.4%,高出第二產業23.7個百分點。

3月份,隨着國內疫情逐步控制、復工復產推進,主要經濟指標從歷史低位反彈。

生產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至1.1%,統計局稱工業產出水平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需求端,「三駕馬車」均出現反彈,投資同比累計下降16.1%,降幅較1月份至2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消費降幅收窄4.7個百分點至15.8%,進出口降幅收窄8.7個百分點至0.8%。

統計局:料二季度明顯進步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隨着復工復產加快統籌推進,更大力度的政策相繼出台,二季度表現會明顯好於一季度。

毛盛勇還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稱,IMF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1.2%,2021年增速為9.2%,意味着今年和明年平均增長5%以上。

雖然一季度中國經濟出現創紀錄下降,除抗疫行業外,互聯網相關行業及高科技行業逆勢增長或快速回升,顯示中國經濟新動能持續增長的潛力。

經濟「新動能」升勢不變

疫情衝擊最嚴重的1月份至2月份,主要行業均呈現雙位數下滑,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則逆勢增長,增速分別達到10.1%。專家認為,在抗擊疫情和百業蕭條的背景下,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競爭力。

毛盛勇也指出,儘管疫情比較嚴重,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3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1月份至2月份大幅回升了20多個百分點。3D打印設備、單晶硅、多晶硅和智能手錶等快速增長,與互聯網相關的經濟表現比較活躍,電子商務、在線學習、遠程問診等得到比較快的發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月份增長了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4個百分點。從增加值的角度來看,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