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起舞踏歌 為抗疫發聲 深港舞蹈界「雲」聯演《生》

2020-04-18
■紀郁璿於《生》中的表演片段。 視頻截圖■紀郁璿於《生》中的表演片段。 視頻截圖

18位深港兩地舞蹈家,7分22秒洋溢着生命力量的創意視頻,打造一支把所有觀看者心靈聯結在一起的生命之舞。近日,由一批心懷勇氣與關愛的深港舞蹈家通過互聯網「同框雲聯演」的抗疫原創舞蹈《生》已推出。

今次兩地藝術家聯袂創作的《生》是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之際,深港兩地舞蹈界首次聯手推出抗疫主題作品,承載起鼓舞人心、堅定信念的特殊文藝使命。富有力量感和創意精神的舞蹈把人們帶回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戰時」情境中,鼓舞特殊時期每一個中國人的信心和勇氣。■文:張夢薇

由深圳市舞蹈家協會、深圳市詹曉南藝術工作室共同策劃推出的這支特別的舞蹈《生》因「戰疫」而生,是在全國上下一心打響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兩場戰役之際,深圳舞蹈界聯手香港同行的共同心聲傳達。

生命之舞傳遞希望之光

這是一支從主題內容到表演形式都有特別呈現的創意舞蹈視頻。視頻從以「心電圖曲線」勾勒出的城市剪影引出,展現了舞蹈演繹的特殊背景--在突如其來疫情襲擊下依然保持着篤定堅強的城市。在這樣的城市裡,有一群分佈在深港兩地不同地域的舞蹈家,以天地為幕,以城市為舞台,以生態萬物為佈景,隨着共同的音樂起舞,以自己擅長的倔強舞姿,進行着勇氣、陽光、愛和力量的「隔屏傳遞」。

「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之際,深圳舞蹈界未曾失語、不能缺席。參與這次行動的『舞士』們很多是2018年深圳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晚會『追夢』的成員。我們在抗疫這場戰鬥中延續了『追夢』的精神,將舞蹈作為『舞器』,傳遞共同的信念和祈福。」倡導推出這支舞蹈的深圳市文聯副主席、深圳市舞蹈家協會主席林樹森這樣闡釋作品的初衷。他表示,互聯網媒介為這支舞蹈的誕生提供了嶄新通道,也為深圳舞蹈的未來展現了更多創新的可能。

舞蹈《生》從主題確定到形式創意,深圳詹曉南藝術工作室進行了全程策劃,並組織深港兩地最具創意精神的舞蹈家,通過在線溝通與創作,反覆精心打磨,同框完成了這支可以載入深港舞蹈史冊的作品。

在策劃人詹曉南看來,《生》的主題有三層含義--生命、生活、再生。「在這個多層次的創作主題上,18位舞蹈家心意相通,迸發合力,作為『戰時』的特別團隊,擰成了一股繩,為這部前所未有的力量之作植入了精神脊樑!」詹曉南說。

創想舞姿注入夢想力量

捧着代表希望的綠色枝葉,呈現向上的「升」的力量,舞蹈伊始,作為領舞者的詹曉南便親自上陣,以充滿生機力量的舞姿詮釋了舞蹈的主題,為作品「奏」出了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序曲」。

接着,高菱、劉宇飛等舞蹈家先後在視頻中出場,以每個人兩個「八拍」的時間,展開了一場舞蹈的「接力」--場景各不相同,有居家環境、城市商業體、舞蹈排練廳,也有地下停車場、戶外山林、辦公桌前;藝術道具各有特色,手中的雨傘、胸前的圍巾、臉上的口罩、身邊的手機;參與的舞種也各具形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街舞,甚至融入了魔術等多元化元素,相鄰舞蹈家還通過向畫外的延展動作進行着舞姿的接力傳遞,體現出了出眾的創想思維。

然而,所有舞蹈家的精神是相通的,都在各自的舞蹈中融入了一種堅強不屈的信念和對光明未來的嚮往,具有現代電子意味的音樂背景和這種把大家連接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讓舞蹈《生》表現出了驚人的協調性和統一感,通過不露痕跡的視頻剪輯,成為完整度極高的多媒體舞蹈作品。

隔空不隔愛 溫暖一直在

香港青年舞蹈家唐婭、陳俊也受到深圳舞蹈界的精神感召,加入了這次隔空創作的隊伍。「隔空不隔愛,溫暖一直在」,通過網絡,深港舞蹈界聯手創作,用跨越地域的舞蹈語言,舞動生命時光,表達出對春天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對勝利的渴望。

在舞蹈視頻中,代表希望和力量的紅色成為醒目的藝術標識,舞蹈家們隔空自編自演自錄的創新舞蹈連接在一起,串成一封「長信」,鼓舞着所有心懷夢想的一線工作者和普通人。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當前,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正在奮力奪取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這支由深港舞蹈界創作推出的創意舞蹈,用鼓舞人心、傳遞正能量的藝術探索,展示了生動感人的戰「疫」影像和溫暖圖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舞蹈家們致敬最美逆行者,用舞蹈追趕光的方向,為中國加油,讓城市再次散發光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