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專題 > 正文

疫時壓力爆煲 疫後創傷難撫

2020-04-27
■ 救護人員在撐醫護活動中自拍。 法新社■ 救護人員在撐醫護活動中自拍。 法新社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前線醫護人員飽受壓力,他們不單要爭分奪秒拯救患者,更憂慮防護裝備不足,令自己或家人受感染,而且每日面對大量病人死亡,不少醫護已開始出現焦慮情緒,即使在疫情結束後,仍要承受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煎熬。

美國紐約蒙特菲奧里醫院的57歲護士桑切斯原本在急症室工作,但由於深切治療部(ICU)人手不足,她被調往ICU協助。自美國疫情上月大規模爆發以來,桑切斯每天更需工作12小時,由於她沒有受過ICU工作訓練,因此非常害怕自己出錯,而她需處理染疫病患,為避免可能傳染家人,她已超過1個月沒見過孫女。她表示自己生活方式徹底改變,令她感到極大壓力,甚至無法入睡。

不希望被稱「超級英雄」

來自英國北愛爾蘭的麥克勞克林是護士學生,在疫情爆發時尚有數月便畢業。麥克勞克林主動到醫院協助抗疫,不過她坦言感到恐懼,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和防護裝備短缺,令自己染疫並傳染給家人,亦害怕無法承受收到同僚死訊時的打擊。

英國民眾在疫情下讚揚醫護人員為超級英雄,並每周發起「為醫護鼓掌」活動,向前線醫護致敬和打氣。麥克勞克林對各界的支持感到鼓舞,但不希望被標籤為「超級英雄」,強調醫護只是普通人。

有心理醫生也認為不應過分標籤醫護人員,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資深心理治療師達菲提到,外界將醫護視為超級英雄,只會帶來反效果,加重他們的壓力,長期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後遺症或持續數年之久

達菲早於1998年北愛奧馬鎮炸彈爆炸案後,已開始處理前線醫護的精神創傷問題,他認為新冠疫情對醫護造成的創傷,與爆炸案等大型事件類似,後遺症亦可能持續長達數年。達菲建議要讓醫護人員感覺安全,最重要是為他們提供合適防護裝備,亦要鼓勵他們在需要時尋求協助。

紐約西奈山醫院內科醫生里普研究醫護在疫情下的焦慮問題,並在期刊發佈研究結果。里普提到醫護人員壓力有多個源頭,如防護物資問題、無法照顧子女、疫情下工作模式完全不同等。西奈山醫院已開始為醫護提供協助,如設立24小時心理諮詢熱線、建立網上支援小組,以及開辦瑜伽班和太極班,讓醫護能紓緩情緒壓力。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