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自4月28日起出現臭氧和顆粒物複合污染,中國多個城市也出現臭氧污染現象。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密切跟蹤此次污染過程。4月28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全部出現臭氧超標現象,其中北京、唐山、廊坊3個城市更是達重度污染。同時,自4月29日起,區域內多個城市PM2.5濃度也開始逐步升高。
分析本次污染成因,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表示,首先,從污染排放上看,隨着各地經濟社會活動水平的恢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較3月有所上升。遙感監測顯示,4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工業熱高值點比上月增加近50%。
其次,在當前的污染排放形勢下,日間晴熱、夜間高濕,導致臭氧和PM2.5的複合型污染。4月30日晚間起,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北部相對濕度快速上升,北京及周邊在5月1日凌晨至上午達80%左右,臭氧濃度上升也表明大氣氧化性增強,十分有利於氣態污染物向PM2.5二次組分的轉化。
同時,「2+26」城市北部還存在明顯的污染傳輸特徵。從風場實況上看,其間北京及周邊地區受弱偏東風主導,污染持續沿燕山山前傳輸、轉化並在北京市滯留,叠加北京本地的污染排放和二次轉化。
全國其它地區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臭氧污染過程,截至昨日上午8時,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196個城市臭氧日評價值超標,空氣質量達輕度及以上污染。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佈臭氧中度及以上污染過程提示,預計今日,受偏北弱冷空氣影響,京津冀區域北部空氣質量有望改善,但中南部空氣質量仍將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個別城市可能達到重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