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紅線女的粵劇流派觀

2020-05-17

愛挑剔的朋友看了上一期提及「在紅線女眼裡,只有薛覺先和馬師曾才夠資格稱為流派」,馬上傳來短訊,說維基百科記載「第二屆羊城粵劇節時,紅線女認為四大流派是薛馬白廖,沒有桂派......」質疑我的說法。我也看過朋友引用的說法,但作者沒有清楚指明資料來源,所以我才沒有引用。但為了讓讀者了解資料的來源,讓我詳細交代。

二零一六年,「蝦腔」始創人羅家寶逝世,我被邀撰寫悼念文章,於是上網搜尋資料,首先找到《明報月刊》二零一四年一月號刊登蕭然撰寫的《嶺南藝壇「一代天驕」的藝事點滴》,文內引用羅家寶的憶述,說:「九十年代初,廣州舉辦羊城國際粵劇節,其中有個粵劇展覽,把民初到現代粵劇的流派和唱腔逐一介紹,十分詳盡。其中就有五大流派,即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白(玉堂)、廖(俠懷),在展覽會場上,紅線女說:『羅家寶,乜桂名揚也算一個流派咩?』羅家寶被她弄得啼笑皆非,而且覺得很突然,便問她為什麼桂名揚不算一個流派?紅線女固執地說:『粵劇只有兩大流派,就是薛派和馬派,其他根本不入派』。」

我根據上述文章的資料再搜尋下去,又在二零一五年十月出版的《戲曲品味》裡找到另一說法的資料,文章標題為《隨心所欲「突然襲擊」--可愛的紅線女(五)》,文章提到「一九九零年舉辦的首屆羊城國際粵劇節中的『粵劇古今博覽』的展覽材料上,就有粵劇『四大名旦』和粵劇『五大流派』等的板塊,在審定佈展的過程中,『四大名旦』等很快通過,『五大流派』引起很大爭論,紅線女(組委會主任之一)堅持粵劇歷史上(三十年代)只有薛馬兩大流派,白、廖、桂不形成流派,包括三十年代之前的千里駒、白駒榮都不形成流派。情況反映到同是粵劇節組委會主任的楊應彬、歐初、張漢青那裡去,他們批示:如果作為學術觀點,紅線女可以保留個人意見,如果是專家們討論一致通過,就按大家的意見辦,先佈展,不用理她,按時舉辦。最後組委會的學術展覽就把紅線女的意見擱置一邊。」

從資料顯示,我找到的資料是同一主題在一九九零年的兩個不同場合發生的事情。至於是否到了一九九六年第二屆羊城粵劇節,紅線改變了看法呢?暫時只能存疑。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