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多樣化用好大灣區醫療資源 支援本港抗疫

2020-07-22

本港新冠疫情持續「高燒不退」,昨日再有過百宗確診及初步確診病例,本港醫療體系整體處於超負荷狀態,收治患者趨飽和,既增加隱形患者在社區播毒的風險,亦不利於對確診患者的救治,惡性循環之下難免令疫情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特區政府應馬上拿出辦法,解決整體防疫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其中相當可行的一個辦法,是果斷請求中央調動大灣區的醫療資源,以靈活多樣的灣區醫療一體化合作方式,包括將唾液樣本送到毗鄰的深圳、珠海化驗,將部分患者分流到毗鄰城市收治等,協助本港應對前所未有的防疫挑戰。

疫情持續惡化、每日確診個案大幅增加,公營醫療體系已接近「爆煲」,多間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的使用量接近或超過100%,難以再接新症。醫管局昨日表示,正努力調配病床、增加隔離設施,包括減少大約一半住院預約手術和檢查,大部分專科門診服務會減少兩三成病床。這種應急措施,不僅影響正常的醫療服務尤其是重症病人,而且可用資源畢竟有限,未來有更多新冠確診個案時,也就根本難以消化。確診患者如果不能及時收治,不僅耽誤救治,更會大大增加社區感染的風險。與此同時,檢測能力不足的負面影響亦日益嚴重。政府化驗機構不勝負荷,縱然超負荷工作,完成化驗的時間也越拖越長。

防治新冠疫情,檢測和治療密切相關,「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是內地成功抗疫的寶貴經驗。檢測和收治的能力不能得到迅速提升,本港市民得不到及時檢測,令患者的病情加重;隱形患者不能早發現,大大增加病毒在社區擴散的風險,只會令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令醫療資源進一步擠兌。這種最不理想的情況,已經開始在香港出現。

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威脅,政府有必要以破格思維,尋求可以迅速見效的解決之道。如果關起門來看,香港無法在短時間內突破檢測和救治資源的瓶頸;但香港背靠祖國,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下,特區政府完全可以積極請求中央協調,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整合大灣區醫療資源,強化本港防疫抗疫能力。事實上,內地包括廣東省累積了極為豐富的抗疫經驗,擁有很多資源和很強能力。廣東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柯昌文指,全省疾控中心體系每天有近十萬份樣本的檢測能力;毗鄰香港的深圳市、珠海市等地均有數以萬計的病床,內地疫情已經受控,醫療資源遠較香港寬裕,可以向本港施以援手。

支援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不必拘泥於粵港邊境的限制。以檢測為例,因為檢測能力不足,本港現時採集的樣本,要積壓數日才得以化驗,影響了檢測的準確性。其實由香港去深圳、珠海只需一兩小時車程,完全可以安排將樣本送到深圳、珠海等鄰近城市檢測,本港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大化解。至於本港醫療床位爆滿,也可以特事特辦,直接將部分確診病患送到深圳或珠海的指定醫院收治。只要由中央協調,香港和深圳、珠海政府商定一個全封閉的操作方式,病患由專車送往內地指定醫院,治療康復後再由專車送返香港,就可以突破過關檢疫的限制,既保障本港病患得到及時治療,也不會增加內地社區感染的風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規劃,粵港攜手抗疫,正是推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有益嘗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