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充公自扣押貨船 硝酸銨或巴西山寨貨

2020-08-06
■浴血的傷者中包括小孩。 法新社■浴血的傷者中包括小孩。 法新社

黎巴嫩貝魯特港口大爆炸被指是港口倉庫內存放的2,750噸硝酸銨引致,當局雖然沒有說明港口為何存放了如此大批危險品,但傳媒翻查記錄,發現這批硝酸銨應該與2013年一艘被扣押的貨船有關,而且並非用於肥料的硝酸銨,而是用作採礦爆破的硝酸銨炸藥。

報告安全問題 未獲理會

航運業新聞網站Shiparrested的資料顯示,2013年一艘由格魯吉亞駛向莫桑比克的貨船,因技術故障駛入貝魯特港,但因為無法繼續航行被船主遺棄。黎巴嫩當局之後扣押貨船,並以安全為由將船上貨物,即2,750噸硝酸銨移送到港口倉庫存放,等候拍賣或銷毀。

不過由於未知的原因,這批硝酸銨在倉庫內一放便放了6年。黎巴嫩傳媒報道,當地海關高層曾多次要求相關部門移走,但始終未獲理會;今年初當地政府亦曾發表報告,指存放硝酸銨的12號倉庫存在安全問題,但同樣未得到處理。

爆炸發生後網上流傳相信是12號倉庫此前的照片,顯示裝有硝酸銨的袋上印有「NITROPILL HD」標誌。新聞調查網站Bellingcat指出,澳洲企業Orica生產的一款礦山爆破用硝酸銨炸藥,便命名為「NITROPIL」,比「NITROPILL HD」少一個L,後者相信是由一家巴西公司生產的冒牌貨。在正牌貨的產品說明上,列明產品本身不會輕易爆炸,但可能在高溫及密封環境下,因附近發生的爆炸而被引爆。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