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城鄉紅白事鋪張不減 浪費又污染

2020-08-12
■城鄉紅白事宴席鋪張浪費問題突出。圖為去年底廣州一對新人的婚宴,客人離席後大半菜品沒有吃完。 資料圖片■城鄉紅白事宴席鋪張浪費問題突出。圖為去年底廣州一對新人的婚宴,客人離席後大半菜品沒有吃完。 資料圖片

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對此,香港文匯報記者通過採訪市民和餐館負責人了解到,雖然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等現象已明顯減少,但城鄉紅白事宴席浪費現象仍十分突出,倡導節約很有必要。業界指出,除了加強宣傳,還應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約束機制,比如農村宴席浪費現象更難杜絕,可以設立鄉村監督員角色。

城市剩菜增加廚餘處理成本

昨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廣州荔灣區一家「蘭州拉麵」餐館看到,每個餐桌上都貼出「節約用餐,杜絕浪費」的提示標籤。餐館負責人介紹,和5年前、10年前相比,浪費現象確實有所減少,但尚未根本改善,每天還有不少剩菜剩飯需要處理。

「現在是夏天,剩菜剩飯比其他季節要多兩三成。一碗炒麵剩半,有的顧客就結賬不吃了,不僅浪費,還增加廚餘處理成本。」餐館工作人員說。

在廣州市某市直機關工作的陳先生表示,公務接待和商務吃請現象已明顯減少,但城鄉紅白事的鋪張浪費尤其值得關注。「我參加過的婚宴,幾乎沒有不浪費的。」陳先生回憶,一次婚宴,整個大廳大約有近40桌,坐滿的大約30桌左右,其他的零星坐了三五個人,有兩三桌甚至沒有一個人。「我是最後一批離開的,發現幾乎每桌都剩下近半菜品。一條兩三斤的魚,一整盤的燒豬肉,都剩下一大半,甚至連菜心也沒吃完。最後這些剩菜都直接倒入潲水桶,非常可惜。」陳先生說。

婚宴剩菜倒入河流造成污染

在廣州工作的江西籍白領劉先生有過同樣的經歷。來自農村的他還特別關注鄉村存在的浪費現象。他介紹,農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紅白事上的菜品也越來越豐富。以前的宴席,每桌只有8道、10道菜,如今逐漸升級。「去年春節參加的一個婚宴,每桌上菜28道,層層疊疊放了3層,最裏面的菜客人都夾不到。」最後,雖然有的打包回家,但很多剩菜最終還是倒入溝渠流入河中,不僅浪費,還污染環境。

有廣州餐飲協會人士表示,對於紅白事鋪張浪費現象,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另一方面要建立監督和約束機制。比如在城市,政府或者行業組織可對餐飲單位進行督促,每一場宴席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方案。又比如,可以提高廚餘垃圾的收費標準,讓餐飲單位間接約束婚宴當事人。在農村,可設立監督員,由村工作人員或者村民擔任都可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