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科學講堂】不再發光發熱 星星也會死亡

2020-09-03
蟹狀星雲的中央,就藏着一顆中子星。 網上圖片蟹狀星雲的中央,就藏着一顆中子星。 網上圖片

天上的星體以及與它們有關的各種現象,一直是我們極有興趣、極欲了解的範圍;星星的誕生與死亡,自然是天文學中熱門的話題。或許大家早已聽聞,一些星星「死亡」後會變成「中子星」,但「中子星」究竟是什麼?星星不是生物,它們的「死亡」又是什麼意思?今天就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沒有原料核聚變 星星就算是死亡

什麼是星星的死亡?這其實牽連到另外一個問題:星星究竟是什麼?又或者再多想一想:為什麼月亮這麼明亮,也不算是星星?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懂得回答:因為月亮本身不可以自己發熱發光。的確,在天文學裏,能夠運用核聚變這種核反應去將幾個較小、較簡單的核子聚合成較大、較複雜的核子,而藉此釋放出能量的物體,才可以叫作星星。將幾個氫氣核子聚合成氦氣核子的核反應,就是在星星中心經常發生的核聚變的好例子。

高溫產生核聚變

核子都帶正電荷,因此它們之間會互相排斥;所以要核聚變發生的先決條件,就是高溫:高溫可以讓這些核子有更多的能量,以更快的速度四處移動,好讓它們「互相靠近」而發生核聚變。正因如此,核聚變主要是在酷熱的星星中心裏發生;以現今的科技水平而言,我們還在努力研究如何在受控的情況下製造高溫的環境,繼而利用核聚變去產生能源。

一般來說,愈大的核子所帶的正電荷就愈強,因此就需要更高的溫度。正是這個理由,限制了星星內部的核聚變:將氫氣核子聚合成氦氣核子的核聚變,需要的溫度最低。

當星體中心的氫氣慢慢都轉化成氦氣以後,星星的中心不一定有足夠的溫度去將氦氣融合為更重更大的核子。到了這個地步,這顆星星就無法再發熱發亮,可以說是「死亡」了。

失去光熱抗衡引力 收縮壓力粉碎原子

「死亡」了的星星其後會怎樣?大家可能知道,星星是一團發熱發光的氣體,質量不小,因此自然地會在萬有引力的影響下向中心聚攏;平日星星能夠維持一定的大小,全靠星星中心的核聚變所產生的光、熱及壓力去抗衡萬有引力,制止星星一直向中心收縮。核聚變停止了,萬有引力就變成一面倒的「勢力」,星星自然進一步收縮,在中心形成更大的壓力。

質量較高的星星能在中心形成更大的壓力,不僅大到可以壓碎原子,有時甚至可以將原子核壓成中子之類更微細的粒子。這種處於中子狀態的星體,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子星」了。假若原來星星的質量更大,其實更可以連這些中子也一併粉碎:到了這個境況,其實亦不會再有其他力量可以去制衡萬有引力,因此這樣的星體亦只會繼續收縮下去,在中心形成無比的壓力和引力,也就是光線也無法離開的黑洞了。

浪漫一點來看,星星與人類一樣,同樣也在經歷着出生、成長與死亡。要去理解這各個階段,自然極不容易,但是也是代表了人類智慧的結晶呢。■張文彥 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

短暫任職見習土木工程師後,決定追隨對科學的興趣,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理學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修讀理論粒子物理。現任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教授基礎科學及通識課程,不時參與科學普及與知識交流活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