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港九獨立大隊15成員入選

2020-09-04
■ 香港各界代表在位於西貢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前深切緬懷香港抗日先烈。   資料圖片■ 香港各界代表在位於西貢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前深切緬懷香港抗日先烈。 資料圖片

中國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鄭治祖及新華社、中新社報道,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出公告,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港九獨立大隊政訓室事務長曾福、港九獨立大隊市區中隊義務交通員馮芝、港九獨立大隊海上中隊班長曾佛新等烈士,入選第三批抗日英烈名錄,港九獨立大隊大嶼山中隊劉春祥等十二名龍鼓洲戰鬥犧牲英烈,入選英雄群體名錄。位於西貢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則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這次公布的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主要包括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重要戰役戰鬥、為抗日戰爭作出突出貢獻的著名英烈、為支援中國抗戰而犧牲的知名國際友人的紀念設施、遺址。其中大多已被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185名英烈及群體入選

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的遴選,綜合考慮了英烈的抗戰事跡、犧牲情節和社會影響力等。這些英烈涵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包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國民黨抗日將士,民主愛國人士和援華國際友人等不同群體的代表。

港九大隊直屬東江縱隊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多位英烈入選國家第三批抗戰英烈名錄。

史料記載,日軍於1931年入侵中國東北省,並在1938年10月23日登陸大亞灣,正式進侵廣東。194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宣告正式成立東江縱隊。日軍於1941年12月突襲香港,守軍節節敗退,香港終於同月宣告淪陷。

其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派出武工隊進入新界,營救滯港的文化人士及開闢香港的抗日戰線。1942年2月3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港九大隊在西貢黃毛應村的教堂宣告成立,及後改稱港九獨立大隊,直屬東江縱隊司令部。當時隊員逾千,大多為本地人士,包括農民、學生和海員,主要於新界西貢一帶活動,以加強在東江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抗日力量。

港九獨立大隊組成後,積極對日軍發動攻勢,包括派遣短槍隊襲擊日軍據點、截擊日軍運輸隊伍,以及伏擊漢奸;又發動「紙彈戰」,到處派發抗日宣傳單張;更與東江縱隊護航大隊互相配合,除保護漁民及海上航道外,又破壞日軍的海上運輸,並以炸藥包、漁炮、手榴彈、短槍等武器攻擊日軍。

同時,港九獨立大隊還與盟軍、英軍服務團等緊密合作,除協助營救大批盟軍及國際友人外,又成立「國際工作小組」,協助盟軍部署對日反攻作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則於1945年9月1日重新接管香港,港九獨立大隊奉東江縱隊命令撤離,但其後又應英方請求自發組成自衛隊以協助維持新界治安。及至港府於1946年9月重開各區警署後,自衛隊才陸續解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